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中國最古老恐龍胚胎蛋窩研究揭示恐龍蛋起源

2023年11月10日15:09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昆明11月10日電 (記者木勝玉)近日,《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線發表了雲南大學、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貴州省博物館最新恐龍蛋研究成果。成果報道了來自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早侏羅世(約1.9億年前)特異埋藏的恐龍化石群,首次提出並論証了恐龍的革質蛋殼起源假說,新研究還揭示了眾多早期恐龍行為方式,包括集群繁殖、同步孵化和行走姿態的轉化等。

圖1-守護黔龍的頭骨照片及素描(A,-B),以及成體和幼體復原圖(C)

守護黔龍的頭骨照片及素描(A—B),以及成體和幼體復原圖(C)。韓鳳祿供圖

據介紹,平壩恐龍化石發現於1999年7月28日,由貴州省博物館以及平壩縣文物管理所等組成的聯合考察隊對化石出土現場進行了歷時4個月的野外發掘工作,獲得大量恐龍化石,包括較完整頭骨1個,保存較完整的恐龍骨架2具,其他還有很多散落的牙齒等,與骨骼一同出土的還有保存完整的恐龍蛋窩和胚胎化石。2016年,貴州省博物館聯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對該批材料進行了修理,同時聯合該所雲南大學徐星教授以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韓鳳祿副教授對該批材料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新發現的恐龍化石產自自流井組的紫紅色粉砂質泥岩中,生活在約1.9億年前(早侏羅世),是一類兩足行走的植食性蜥腳型類恐龍。平壩恐龍化石保存有較完整的頭骨和頭后骨骼材料,具有不同於其他蜥腳型類恐龍的獨特的特征組合,研究人員據此建立了一新屬種——守護黔龍(Qianlong shouhu)。系統發育分析表明守護黔龍和之前雲南發現的雲南龍具有較近的親緣關系,處於從早期蜥腳型類向蜥腳類演化的過渡階段。

圖2-守護黔龍蛋窩(A-C),-胚胎及重建圖(D-E)-和蛋殼及顯微結構(F-H)

守護黔龍蛋窩(A—C),胚胎及重建圖(D—E)和蛋殼及顯微結構(F—H)。韓鳳祿供圖

守護黔龍成體和蛋窩的集中發現表明該處可能為黔龍的繁殖地。黔龍最大的蛋窩有16枚蛋,但是蛋窩破損的邊緣說明其並不完整。通過對不同蛋窩的骨骼發育程度進行觀察和評估,研究人員發現它們都處於相似的發育階段,同時孵化出殼,類似於現代的海龜。這種同步孵化有利於個體逃避捕食者的獵殺。另外,研究人員詳細對比了胚胎和成體的骨骼特征,並計算了前肢肱骨和后肢骨骼的長度比值,發現黔龍可能在個體發育的過程中存在從四足向兩足行走行為方式的轉化,這和其他蜥腳型類恐龍大椎龍和鼠龍具有相似的個體發育模式。

黔龍蛋化石整體呈圓形到橢圓形,保存了鈣質蛋殼。通過掃描電鏡和拉曼光譜等多種分析,研究人員認為黔龍蛋殼具有類似於其他恐龍的蛋殼結構(具有殼單元)和鈣質層,表現出了一些硬蛋殼的特征,如蛋殼邊緣銳利。但黔龍的蛋也表現出了一些革質蛋的特征,如蛋表面的一些凹坑。研究人員發現硬殼蛋、革質蛋和軟殼蛋蛋殼碎裂程度不同,而黔龍蛋殼的破碎程度與革質蛋類似,該研究也指示了其他早期蜥腳型類恐龍,如大椎龍、鼠龍和祿豐龍可能都為革質蛋殼,不同於先前認為的軟殼蛋。

圖3-爬行類中蛋殼類型的演化圖

爬行類中蛋殼類型的演化圖。韓鳳祿供圖

為了研究恐龍及其他爬行動物在繁殖方式上的宏演化規律,研究人員在前人的基礎上收集了爬行動物210個類群,並對所有類群的蛋殼類型和蛋殼厚度等指標進行了統計,建立迄今最大的爬行動物蛋數據庫。在此基礎上進行了祖先狀態恢復分析,結果表明最早的恐龍蛋為革質蛋,與先前提出的軟殼蛋(無或極薄鈣質層)和硬殼蛋的起源不同。鱷類、恐龍和翼龍在演化的過程中蛋的相對大小呈現遞增的趨勢。而在蛋的形態變化上,最早的恐龍為亞圓形或橢圓形,獸腳類恐龍明顯有延長的趨勢。

守護黔龍生活場景復原圖。任名卉繪制

守護黔龍生活場景復原圖。任名卉繪制

該項研究徐星研究員為通訊作者,韓鳳祿副教授為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余逸倫和張蜀康為共同第一作者,共同作者包括貴州省博物館曾嶸、蔡回陽、吳天庄,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新金,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文物管理所文應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淳、趙祺以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士生武瑞。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