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助力滇菜品牌“乘勢而上”

汽鍋雞、過橋米線、宜良烤鴨、沾益辣子雞……雲南因奇特地貌和多元民族文化,孕育出連片“美食綠洲”。雲南省稅務部門緊扣雲南“滇菜標准化品牌化產業化三年行動計劃”,聚需求、送政策、強輔導,助力農業產量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暖服務”激發經營主體新活力
麗江市三川鎮素有“滇西北米糧倉”美譽,這裡食材豐富,烹飪技藝精湛,擁有悠久的美食文化,經典菜“席筍燉鱔魚”還登上了《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排隊等候的食客絡繹不絕。當地稅務部門聚焦企業涉稅訴求,推出系列服務舉措,搶抓非遺美食開發、高原山珍出海、三川荷花季活動等關鍵節點,開展“三送三解三優”行動,為餐飲企業“量體裁衣”,讓遠方游客盡享“味蕾之旅”。
“稅務部門通過‘政策找人、服務上門、網上辦理’等暖心舉措,極大減輕了辦稅成本,讓我們有更多精力提升菜品品質。”據三川鎮某休閑園法定代表人蘇加忠介紹,園區菜肴在原有基礎上融入了更多時尚元素比如雪山擺盤、國畫造型等,特別適合拍照打卡,頗受年輕人歡迎。
走進大理牛街溫泉小鎮,映入眼帘的是蒸騰彌漫的露天溫泉和整齊排列的白族民居。立足地熱資源優勢,村民們積極探索“溫泉+”發展模式,將溫泉、美食與文化相融合,推出諸如溫泉燉雞、雕梅扣肉等美食,努力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當地稅務部門聚焦本地鄉村特色產業,為餐飲經營主體推出“溫稅管家”服務,通過梳理行業相關稅費優惠政策,精准開展政策輔導,定向解決疑難問題,助力“溫泉美食”產業煥發活力。
“好政策”助力預制滇菜新發展
隨著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預制菜產業悄然興起,因其保留風味、快速即食等特性成為“消費新寵”。石屏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預制包漿豆腐的小微企業,依托成熟的制作技藝,該公司2023年前三個季度銷售額近億元。
“科技研發是我們從眾多老牌豆制品企業中脫穎而出的‘法寶’。得益於小微企業稅費優惠政策,公司今年上半年就獲得了190余萬元的稅收減免。”該公司人事行政部經理孫愷感慨,“在稅收優惠的支持下,公司開疆拓土動力和底氣更足了,新研發的包漿豆腐產品遠銷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
如何搶佔預制菜市場新賽道、拓展新市場,提高品牌影響力,是企業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臨滄某食品有限公司找到了“破題之道”。
該公司圍繞當地美食資源,建立科學的食品管理體系和加工條線,其特色產品火腿木瓜雞更是銷往全國各地。“在國家稅費優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們抓住電商‘風口’,近幾年市場發展欣欣向榮。”提及未來發展,公司法定代表人潘紅斌信心滿滿。2022年,該公司享受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共156.9萬元,自主研發的自發熱火腿木瓜雞順利入駐了線上商城,並取得良好經濟效益。
“聚合力”護航民族餐飲新征程
為更好助力滇菜企業等民營經濟發展,雲南省稅務部門努力拓展多部門合作渠道,與雲南省工商聯共同制定《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服務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合作備忘錄》,建立稅收優惠政策宣傳輔導、涉稅訴求分析響應等14個機制,服務民營經濟發展,幫助更多“老字號”餐飲企業講好“滇菜故事”,形成良性品牌效應。
普洱景東的腌制食品可謂歷史悠久,在彝族人家的代代傳承下,火腿成為當地百姓過節待客的上乘佳品,2023年景東無量山火腿入選了普洱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守護好這份“舌尖上的技藝”,當地稅務部門聯合文旅、農業、工商等部門開展“傳承民族非遺 守護舌尖技藝”系列政策宣講活動,通過稅政合力,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我們從一個小作坊成為腌制品系列生產企業,背后離不開稅務的精准幫扶。”景東無量山某飲食文化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羅增表示。2023年該公司享受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等稅收優惠9萬余元,共計加工火腿等臘肉近400噸,年出售火腿20余噸。
“下一步,我們將乘著稅惠‘春風’,創新品牌宣傳方式和銷售模式,進一步提升民族產品知名度與市場佔有率。”羅增表示。(劉海)
來源:雲南省稅務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