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漫步中探尋“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
在摩登雅集上,加入跳舞行列、圍著集市巡游的舞隊人數越來越多,到處洋溢著快樂的情緒。張文凌/攝
在摩登雅集上,跳舞帶來無比的快樂。張文凌/攝
文林街銀杏節是昆明主要文化活動之一。張文凌/攝
摩登雅集把昆明先生坡變成了一個讓本地居民和游客共享的開放、互動、沉浸式新型文化空間,讓老社區有了現代摩登煙火氣。張文凌/攝
“想到一些著名景區一定會被擠到密不透風,我打算就近逛逛文林街。”前不久,正在讀大學的蘭伊回到家鄉昆明,把更多的假期時間留給了City Walk(城市漫步)。他發現,昆明的翠湖、文林街、先生坡、景星街等City Walk線路,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雲南省委書記王寧向全世界發出誠摯邀請,邀請大家來體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那麼在昆明,“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生活?不少年輕人在City Walk中開始了探尋。
裝得下年輕人夢想的煙火氣集市
在蘭伊看來,逛集市一定是City Walk不可缺少的內容,“自由、奔放、野性、多樣、包容、人情味、煙火氣、不慌不忙,一個集市就能容納得下”。
蘭伊逛的翠湖摩登雅集,位於昆明先生坡,每逢節假日就舉辦。
魔法石、黑膠唱片、手作珠寶繞線、扭扭棒娃娃、食虫植物、蠟染、活字印刷、拓印、窯變花瓶、昆明版瓦貓、“九巷十三坡”漫畫長卷、礦物標本展覽、海鮮化石餅、鬆露牛排、蔬菜咖啡、雲南雞尾酒、傣味舂、涼拌水果、雞肉爛飯,還有民國復刻畫報攝影,復古機車的改裝分享,瑜伽冥想體驗,宋代點茶表演……在這裡,賣咖啡的,會連咖啡苗一起給你,讓你培育一棵屬於自己的咖啡樹﹔舊衣現場改造,立等可取﹔獨立小書店不強調“嚴肅”或“流行”﹔理發師不會推銷辦卡,會為男士量身定制造型,提供直型剃刀的原始修面體驗。
集市開在不長的先生坡上,各種奇思妙想、隨意混搭的攤攤,搞得像電影場景,它們擠在一起,還和諧無比,“清奇又很有質感”。
擺攤的、逛攤的,都竭盡所能在裝扮上花樣百出,摩登雅集在開市前會提供穿搭建議:“怎麼美、怎麼潮,你就怎麼穿。”穿得最好看的人最后會獲得集市頒發的“好看的人獎”。
穿格子外套、戴草帽的老姜,是摩登雅集執行單位大蕃茄傳媒機構的負責人,隻要他在集市上帶頭跳舞,許多人都會忍不住加入其中。當音樂響起,擺攤的、逛攤的、路過的,都加入到跳舞行列,圍著集市巡游的舞隊人數越來越多,到處洋溢著快樂的情緒。
隻要集市開張,佔據昆明旅游C位的翠湖周邊交通便堵上加堵。除了先生坡,摩登雅集還在昆明市內其他街道舉辦,集市到哪裡,哪裡的人就多。
在攤主們看來,參加集市就是參加一次盛大歡樂的派對,“老友們相互的愛與關懷”有療愈功效,他們也不在意客人消不消費,在這裡跳舞唱歌全部免費。
“大家認為這個集市又火又好玩,大概率是因為它‘很雲南’。”老姜說,藝術並不是高不可攀的,藝術就是要走進生活。
那些剛開始認為“集市裡沒幾個正常人”的中老年人,逛了集市后,不禁被年輕人的開放、真誠、熱情所感染,他們中有人拉起了小提琴,有人吹起口琴。“這些市井生活攤,都在表達真我、個性美。那麼多在奮斗的年輕攤主,有想法、有創意,認真做熱愛的事情,都在閃閃發光。”在先生坡旁住了20多年的居民余青說。
摩登雅集把先生坡變成了一個讓本地居民和游客共享的開放、互動、沉浸式新型文化空間,讓老社區有了現代摩登煙火氣。昆明市區一些街道辦事處和城管部門的工作人員,都來這裡觀摩學習。一名工作人員總結:“放管得當,創意市集不僅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感,更裝得下年輕人的夢想、拉得動民眾的消費。”
平等包容友好的營商氛圍,吸引年輕人來這裡開店
7月初的一天,一支10多人的City Walk隊伍來到文林街巷巷美術館,帶隊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楊早,這是昆明璞玉書店組織的City Walk。這天,大家一起從西南聯大舊址出發,走過翠湖、盧漢公館、陸軍講武堂、先生坡,最后走入文林街。
楊早被認為是City Walk的骨灰級玩家。小學便無師自通,在老家四川富順一個人漫無目的地瞎走,書攤、涼水鋪以及家門口的一條長街,成了他美食和閱讀的啟蒙地。他在自己的新書《城市在你的書架上》中說:“閱讀一座城市”與“住在/旅經一座城市”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巷巷美術館旁的卡夫卡咖啡館主理人張穎接待了楊早帶隊的這支City Walk隊伍。
巷巷美術館其實是一條“小巷”。汪曾祺先生在昆明求學期間曾居住於這條文林街民強巷。張穎出資將它打造成一個露天美術館,攝影和美術作品放在展示櫃裡,安裝在巷內兩側的紅磚牆上。它是文林街上的第二個巷巷美術館,網友稱它是“雲南最小最親民的美術館”。
連接著先生坡、文化巷、天君殿巷等著名巷道的五華區華山街道文林街,在昆明的City Walk路線中“最負盛名”。當年,西南聯大師生回學校都要穿過天君殿巷,傅斯年、華羅庚、聞一多、梁思成、林徽因、劉文典、汪曾祺等著名人士,都曾走過這條街。
文林街最大的調性就是“文藝”和“好玩”,由各種好玩的店和好玩的店主組成。
文林街有200多棵銀杏樹,每當深秋銀杏葉泛黃的時候,整條街都被金色填滿,樹下圍滿了拍照的人群。翠湖四時系列活動“銀杏藝術節”應運而生,轄區內的單位、機構和“非常文林”商戶聯盟共同策劃,把“銀杏藝術節”辦成昆明一年一度的主要文化活動之一。
今年8月以來,“非常文林”將文林街一整月的玩場匯集成一張活動日歷,內容包括交友、戶外、咖啡、寵物、親子、公益、小市集等,在網絡上公布,為City Walk的參與者提供參考。
文林街咖啡館林立。張穎在文林街經營咖啡館和書店10多年,是“非常文林”的發起者之一,也是文林街的“宣傳委員”。懷著“我們的文林我們愛”的初心,她為文林街的宣傳不遺余力。今年,由“非常文林”發起的咖啡藝術節,已經舉辦了第二屆。為給咖啡藝術節助力,張穎組織了一個社區咖啡論壇,主題是:“獨立咖啡館如何賦能社區”。
“文林街照見了昆明咖啡館的前世今生。”張穎說,文林街的咖啡館,每一個都是特別的存在。
平等、包容、友好的營商和社區氛圍,不斷吸引著年輕人來文林街開店,每次活動之后,都有新的咖啡店開張。如今,文林街上有40多家咖啡店,“非常文林”免費提供的文林街咖啡地圖也在不斷擴容。店主除了中國人,還有美國人、韓國人、土耳其人。每家店制作咖啡的方式都不一樣。“我們商店”主理人從小生活在保山,那裡是雲南咖啡的主要產地之一。她用一口銅制的小鍋煮咖啡,展現出咖啡原始、鄉土的喝法。國際化和本土化在這裡自然地共存。在他們看來,文林社區的鄰居,不是對手是朋友。
在公園裡開展一場全齡友好社區實驗
和文林街的商戶一樣,昆明彌勒寺公園裡的商戶也喜歡以“鄰居”互稱。
過去,來這個城市中心“口袋公園”休閑的大多是中老年居民,這裡一度是遠近聞名的“相親角”。
兩年來,一場公園“復興計劃”在這裡啟動。經過多名年輕設計師參與,彌勒寺公園內兩棟老建筑成為一個集眼鏡博物館、小劇場、原創設計師工作室、咖啡、茶飲等業態的藝文空間,取名“彌裡有樂”。今年2月對外開放以來,很快就被網友列入了昆明的小眾旅行地。
楓敘是第一個入駐“彌裡有樂”的工作室。楓敘的主理人張漾和子雲是花藝裝置師,以前他們的工作室是在寫字樓、商場裡,來到彌勒寺公園后,他們想玩點不一樣的,就在公園裡最美的幾棵楓樹下開了一個茶館,很快成為年輕人的打卡地。
在他們看來,公園是城市人身邊最親近的綠地,是一個逃離喧囂、回歸自然的地方,下班了逛逛公園,很放鬆。
這也是“彌裡有樂”最初的宗旨。“我們想做的不是一個傳統商業區,更像是一次城市微更新、一個公園文藝復興計劃、一場全齡友好社區實驗。”“彌裡有樂”負責人佟佳說。
獨立店鋪、文化藝術工作室入駐后,共同營造著輕鬆自在和諧的辦公環境。各種展覽、市集、社群活動,使這裡成為一個對全齡友好的公園。在這裡,有日日堅持經絡拍打的退休老人、引吭高歌的老年合唱團,還有喚醒軀體深處的芳療瑜伽,周周爆滿、風生水起的太極社,不斷試音的青年流行合唱社,回歸至臻古意的東方美學周。
“公園裡,一邊有年輕人在喝咖啡、喝茶,一邊有老年人在樹下下象棋,這種‘反差感’的包容環境讓我覺得很有趣。”不久前參加在彌勒寺公園舉辦的首屆城市公園藝術節時,自然而然公眾藝術展的策展人雙禧情不自禁喜歡上了這座公園。她說,在很多地方,年輕人愛去街邊的咖啡館,公園隻有老年人愛去,但彌勒寺公園打破了這種狀態,讓年輕人和老年人在這裡共享快樂。
雙禧團隊在公園裡布置作品時,會有人來圍觀,大家憑借各自的想象力對作品發表看法,有時他們就坐在作品旁休息。
“我喜歡這個狀態,市井生活讓我們的作品有了交互性。”雙禧說,公園藝術節把人帶到這裡,沒有消費門檻,藝術創作變成了交互藝術、大地藝術,這才是“大家的藝術節”。
“彌裡有樂”號召青年City Walk之后來一場公園Walk,並告誡年輕人“把握節奏別太急,公園游逛自由呼吸”。有趣的是,這個過去讓年輕人“避之不及”的相親公園,現在正在改變他們對相親的態度。
8月22日,“彌裡有樂”小劇場推出了一場特別的單身交友活動“不止七夕,即興有樂”,這場“不是單位聯誼,不是安排相親”的活動,採用喜劇+CP、演出+游戲的形式,讓男女青年通過即興喜劇游戲認識新朋友。演員們會為參與者准備量身定制的即興游戲。參與的年輕人不需要擔心如何介紹自己、如何尋找話題,他們在一個個即興游戲中變得熟悉、變得默契。
服務街區青年,為City Walk提供更好體驗
“去慣了千篇一律的商場,年輕人更傾向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開放的街區了解城市的歷史。”在團昆明市五華區委書記李欣看來,City Walk流行的背后,是歷史街區的修復和改造,大量的老街區被翻新,老舊的城市建筑重新煥發活力,人們在沉浸式的游逛中感受歷史記憶和現代生活的交融。
街巷格局形成於明清兩代的昆明老街,是昆明的City Walk精品路線,老街由6條街道、15條巷道組成,其中一些建筑群落有近900年的歷史。
“傳統商圈都是老街區、老社區,存在街區產權碎片化、管理難度大、業態更迭慢、青年商戶流動性強等問題。”昆明護國街道景星街社區的一名負責人說,City Walk主打在沉浸式行走中挖掘市井文化,感受不一樣的歷史內涵、變化更新等,這對街區的業態規劃、管理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開放包容。
“景星街社區商貿業發達,青年商戶、青年消費者集中,服務好街區青年,是基層工作的首要任務。”這名負責人說。
為此,他們以“青年幫青年”來提升昆明老街City Walk的體驗感。如招募“星導游”推介寶藏老街,舉辦“星市集”吸引消費者,開設“星課堂”提升街區青年技能,開展“星服務”為街區貢獻公益力量,發布“星推薦”讓街區青年為老街代言。同時打造“景星FUN青春圓桌會”協商治理平台,聽取商戶需求,協調解決相關問題。
為商戶營造“鄰居般的親密關系”也是華山街道的工作重點。街道結合翠湖周邊歷史文化片區整治提升工程,打造“翠湖15分鐘文化藝術圈”﹔根據翠湖四季變化推出“花Young五華、荷悅五華、杏繪五華、鷗歌五華”的“翠湖四時”品牌活動﹔點亮文林街銀杏樹,使來文林街的游人能夠停留更多時間,刺激消費。
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年重返公園,昆明西山區金碧街道整合各方資源,在“彌裡有樂”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孵化眾創空間,建立文創園共同發展聯盟,為創業青年解決經營中的痛點難點,提供指導、溝通、協調等服務。
“City Walk作為一種低碳、環保的運動方式,與年輕人的價值觀相契合。”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的一名負責人說,城市改造提升和建設更多公共文化空間,為年輕人提供了多樣化的城市環境探索,讓他們在城市步行中,結識新朋友,發現城市的魅力和價值,在不一樣的煙火氣中感受“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記者 張文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