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我與候鳥的故事”

“我們在保護鳥兒,鳥兒在治愈我們”

人民網記者 程浩
2023年09月24日08:41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人這輩子,總會跟某種東西結緣。他們,與候鳥結緣。

地處哀牢山腹地的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馬街鎮植被茂密,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每年白露為始,成千上萬隻候鳥在這裡補充完能量后,繼續翩翩南遷。

在關乎候鳥種群生存與繁衍的重要遷徙通道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身份不同、職業不同,可始終不遺余力,為候鳥遷徙保駕護航。回頭看,他們把工作干著干著,“不小心”就干成了事業。

從他們的故事裡,也讓世界看到了一個為守護自然生態、維護生物多樣性而不遺余力的雲南。

這幾日,我們用點筆墨,講講他們和候鳥的故事。

秋日裡,來到馬街鎮,四周的群山披著蔥蘢的綠色,白得晃眼的雲彩像一團團新棉絮,悠悠地在湛藍如水的天空“玩耍”。

彝族姑娘何季澤的老家就在這裡。早年前,像一隻離巢的小鳥,她走出大山豐滿羽翅﹔數年后,扇動著有力的翅膀,她回到家鄉,建設家鄉。

詳細點說,何季澤的家在馬街鎮唐家村委會改板山村,在當地有名的“打雀山”腳下(“雀”在當地是鳥的意思)。在她印象裡,小時候村裡人生活條件艱苦,村裡沒通公路,出行全靠人背馬馱。因為大山阻隔,大伙的思想眼界也被阻隔——每天早出晚歸,用汗水賺點錢養家糊口,隻為讓兒女們不致於缺吃少穿。

9月23日是馬街街天,何季澤和同事擺攤宣傳。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jpg

9月23日是馬街街天,何季澤和同事擺攤宣傳。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在當時,村民們談論山外的事,就像山外的人談論國外的事一樣新鮮。打鳥吃鳥,也是被大山阻隔的村民們常談論的事。

在何季澤記憶裡,小時候,每年白露節氣過后,大伙會把竹竿砍了抬回家,在院場裡生堆火,把竹竿架在火上烤,借火的張力把原本彎的竹竿舞直。這些竹竿,當地人俗稱“打雀竿”“打核桃杆”。

“打雀竿”用來干嘛?用來打遷徙的候鳥唄!

“打鳥前,村民們會特別關注天氣情況。”何季澤說:“氣溫驟降或雨停起霧的夜晚,是候鳥集中遷徙通過的時候,每當這時候,村民們邀約起來,帶上火把或手電筒,再帶上‘打雀竿’上山打鳥。”

“‘打雀山’上有好幾個雀塘,到雀塘后,生堆火或是用汽燈,鳥見到光亮就來了。”何季澤說,自己那時不懂事,最開心的事就是早上起床后看到大人帶著從山上打回來的鳥,經常激動地要幫忙清理鳥毛,遇到好看的鳥毛還會小心翼翼地收藏。

鳥兒不笨,看著同伴們被抓,它們繞路“走”。慢慢地,每年白露節氣過后,遷徙的鳥兒越來越少。

何季澤到村裡開展愛鳥護鳥知識宣傳。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jpg

何季澤到村裡開展愛鳥護鳥知識宣傳。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何季澤上學后,一切慢慢改變。通過黨委政府的引導、學校的教育,她和同學們慢慢認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知道山裡的鳥不能打。回家后,何季澤又把老師教的講給父母聽。父母聽女兒說著,心裡一陣感動,嘴裡喃喃道:“姑娘長大了!”

一個孩子后面是一個家庭。孩子教育好了,大人的觀念跟著轉變。當地黨委政府深諳“愛鳥護鳥從孩子抓起”的“土”道理,在重要節點,工作人員常會進入校園宣傳。

再后來,立志要飛出大山的何季澤夢想成真,到山外求學。期間,每次回到家鄉,山裡人的生活現狀讓她難過。這種朴素的鄉親意識,使她內心升騰起某種庄嚴的責任感。她打算畢業后考回家鄉,為家鄉發展做點貢獻。

2013年9月,何季澤如願考回家鄉工作。這些年在黨委政府領導下,家鄉通了公路,通了網絡,老百姓日子越來越好,她心裡高興。

更讓何季澤欣慰的是,經過各屆黨委政府接續努力,老百姓保護候鳥的意識越來越高。她說,為守護綠水青山,不影響候鳥遷徙,改板山村的老百姓大多從山腳遷到公路沿線,“打雀山”獵捕候鳥也成為過去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何季澤(左)和同事向村民宣傳護鳥知識。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jpg

何季澤(左)和同事向村民宣傳護鳥知識。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何季澤也盡心盡力為保護候鳥出力。她參與制定當地的候鳥保護實施方案,落實落細各項保護措施﹔還與鎮裡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對轄區范圍內的候鳥遷徙通道、停歇地進行巡護,對賓館、餐館、山貨收購點等重點場所進行檢查﹔常入戶走訪,引導老百姓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增強大伙愛鳥護鳥的自覺性。

如今在馬街,候鳥及其他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的長效機制已有效建立,昔日上山打鳥的小徑已被郁郁蔥蔥的林木及野花覆蓋,曾經的“打雀山”也變成了“護鳥山”。“每次在山林裡,就算心情不好,隻要聽到鳥兒鳴叫,心情也會好轉。”何季澤頗為感慨地說:“我們在保護鳥兒的同時,鳥兒其實也在治愈我們。”

今年9月,是何季澤回鄉工作的第十年,她已不是剛離巢的小鳥,已經在風雨中有過歷練。正好趕上鎮裡舉辦哀牢山護鳥節活動,作為基層工作者,何季澤說自己和同事將以此次護鳥節為媒,持續營造人人愛鳥護鳥的輿論氛圍,守好哀牢山的綠水青山,護好千年鳥道,讓候鳥成為馬街未來旅游發展的重要生態名片。

此時天漸漸暗下來,不遠處的林子裡,各種樹木綴滿了嫩綠的葉子,晚風和樹葉在談心,發出一些人所不能理解的細微聲響……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