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法律宣講團”培養未成年人法律意識
小故事叮咚作響 大法理護佑少年

“法官們平時都是怎麼工作的?”“為什麼在審判過程中,法官一敲小錘子,下面的人就安靜下來了?”赤峰市紅山區第二十小學學生張皓軒對法官的工作充滿好奇。
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中級人民法院“叮咚法律宣講團”的小課堂上,他終於見到了夢想中的大法官們。
“我們生活中的法都有哪些?我們要知道的最重要的法律,就是中國的根本法——憲法。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專門懲治犯罪的刑法、保護我們財產的民法……”法官胡曉靜在普法小課堂上,向孩子們講授著一個個與法有關的故事。
走進中小學,走進課堂內,把法律知識帶到孩子身邊,這樣的普法宣講活動,赤峰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叮咚法律宣講團”已連續舉辦了3年。3年來,這支由4名法院青年干警組建的宣講團,已在赤峰市的4所幼兒園、4所小學和1所初中,為近萬名師生家長,開展了50余場普法宣講。
讓硬核普法“軟著陸”
近年來,赤峰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承擔了案件審理、數據報送、調研督導等大量工作。“我們在許多真實案件中發現,好多走上違法道路的人,缺乏最基本的法律知識,法律意識十分淡薄。看到這些案件,我們總是很憂心。”在刑一庭擔任法官助理的潘杭池和同事們意識到,法律意識的建立,不在一朝一夕,要從娃娃抓起,在未成年人保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上,補齊意識培養這塊短板。
4個年輕人一拍即合。在赤峰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黨支部的支持下,他們自發組建起了面向未成年人的“叮咚法律宣講團”。
作為法院干警,能在法庭上面對一個個犯罪嫌疑人,審理一件件復雜案件,但走進中小學課堂,如何將硬核的法律知識講給孩子們聽?
“大壯和小明同學因瑣事發生矛盾,大壯用木棍把小明打成輕傷。大家覺得大壯會被法律懲罰嗎?當然會!大壯最終以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宣講團成員、法官助理劉佳慧在宣講中常將這樣的小故事講給孩子聽。而事實上,這樣的故事背后正是一個個真實案件。
“小故事”往往蘊含“大道理”。宣講員成員孟憲寧一直認為,立足審判實際,用實際的案例故事,更能讓孩子們對法有所體會。“我們用小故事和沉浸式演繹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憲法、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基本法律,從保護個人隱私、預防性侵犯罪、預防校園欺凌等內容有針對性地重點講解,用青言青語構建起蘊含法律知識、容易被孩子接受理解的小故事。”
“叮咚故事會”結束后,宣講團收到了紅山區第九小學學生陳淏楷寄來的感謝信,信中陳淏楷說:“法官阿姨,聽完您上次講的故事后,我受益匪淺,您不但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更讓我認識到了在校園內違法的嚴重性,感謝您講了這麼多知識給我,這些故事一定會在我的心中時刻提醒我,時刻敲響警鐘。”
打開孩子的心門
“我的作業寫不完怎麼辦?”“我的好朋友最近為什麼一直不理我?”“正當防衛是怎麼回事?”在深入校園的過程中,宣講團發現,很多孩子對法律有諸多好奇,高年級的孩子們不但有好奇,還有很多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亟待解答。
“嘿,親愛的小孩,見字如面。你的問題我來回答!”為能幫助更多孩子解開內心困惑,“叮咚法律宣講團”在紅山區第九小學設置了“叮咚法官信箱”。
“其實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守法和犯法隻有一步之遙”“我們應當增強法治觀念,增強法律意識,懂得法律的重要性與普遍性”“我希望杜絕校園欺凌,讓校園重新變為和諧的大家庭”……孩子們來信的字裡行間流露出對法律的敬畏和對“叮咚法律宣講團”的喜愛。
小小信箱收獲的不僅是喜悅,還承載了很多孩子不便言說的傷痛。家庭的不幸、校園欺凌的遭遇,這些不知道該跟誰說、不知道該怎麼面對的問題,困擾著本該無憂無慮的他們。“叮咚法官信箱”成了他們的“樹洞”,讓他們看到了解決問題的一種途徑,帶著自己的小小“秘密”,他們寫下了一封封求助信。
“我姓朱,他們都叫我小豬佩奇,因為這個,別人每次問我姓名,我都不敢說。”在來信中,宣講團成員發現,很多孩子有著被起外號的困惑。
於是干警們給每個孩子都回了一封信,幫助他們打開心結:“姓什麼,叫什麼名字,只是我們在社會中的代號,你的努力會賦予名字不一樣的意義,你的價值決定名字的價值,所以大膽告訴別人你的名字,並讓他們因此聯想到與美好有關的一切。”
針對共性問題,叮咚法律宣講團寫了一封長達3000字的公開信。從“法院是干什麼的”“法官是干什麼的”“對講課內容的補充或深化”3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解答,用細膩的語言和溫暖的文字對學生們的生活和學習進行指導。
針對具體問題,他們對每一封求助信都進行了認真回復。除了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難題,還有很多勤於思考的學生對於法律知識提出了很多問題,“未成年人犯罪應承擔什麼法律責任?”“如果遇到了詐騙,我們該怎麼辦?”叮咚法律宣講團也對這些問題一一進行了解答。
胡曉靜近年來連續被紅山區第九小學和紅山區第二十一小學聘為法制副校長,孩子們都親切地叫她“叮咚阿姨”。
能成為“叮咚阿姨”,胡曉靜總是感慨:“我想,我們只是沒有忘記初學法律的初心,沒有忘記初任法官時的承諾。”
“很多時候我們都能聽到‘叮咚’的聲音,它可以是山澗溪水奔流的聲音,溪水的力量雖小,但匯聚萬千終會成為全社會保護未成年人的江河大海。叮咚也可以是門鈴按響的聲音,通過一個個案例、一封封信件,我們總是希望能打開孩子們的心門,引導他們學法、懂法、守法、自尊和自愛。叮咚還是法槌輕輕敲響的聲音,是作為法官,更是一名共產黨員,做能做的事、該做的事,是初心也是責任。”胡曉靜說。(見習記者 周呈宣 記者 陳鳳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