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將紡織服裝產業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領域加以培育和發展

“國際驛站”助力輕紡工業“轉身”

2023年09月01日08:17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近年來,雲南省將紡織服裝產業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領域加以培育和發展,隨著山東、廣東、浙江、福建等地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入滇落戶,以德宏、保山、紅河為中心的沿邊地區初步形成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發展的態勢。“國際驛站”成為雲南在承接本輪紡織服裝產業轉移大潮中的一張“名片”。

加快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進程中,雲南正逐步成為參與全球化分工合作、出口導向型經濟產業拓展市場的重要腹地。

從產業邏輯出發布局

“高質量開放合作平台、全方位交流合作機制在加快構建,疊加區域合作、沿邊開發開放等政策,雲南將成為國內市場與南亞東南亞國際市場間的戰略紐帶,迎來承接和發展紡織產業的更大機遇。”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副院長郭宏鈞說。

201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於推進紡織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近年來,紡織產業國內轉移方面總體進展比較平穩,部分重點省份和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成效比較顯著。東部沿海地區紡織工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特別是地緣靠近、勞動力資源豐富、要素成本較低的周邊省份地區承接轉移的優勢相對明顯。

地處內陸、距離紡織服裝產業發達地區較遠的雲南,如何在新一輪的產業轉移中抓住機遇?

被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列為“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的開遠市綠色紡織科技產業園交出了答卷。“熱電聯產”模式探索初見成效后,開遠市抓住熱、電、汽3個主要工業生產要素,繼續推動雲南能投紅河發電廠由火力發電企業向利用熱電汽進行循環產業發展轉型。這一背景下,雲南首家印染紡織企業——新東旭集團開遠如佑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應運而生。

雲南能投紅河發電廠旁,開遠市綠色紡織科技產業園運行有序,開遠如佑公司年產能4.2萬噸的一期項目已投入調試運營,從“一根絲”到“一匹布”,作業生產一片繁忙。

“項目總體建成達產后將具備年產10萬噸針織、2萬噸機織高檔面料的生產能力,達產后年消耗蒸汽74萬噸,每小時需蒸汽130噸。”開遠如佑公司生產部經理王芹介紹,雲南能投紅河發電有限公司的2台30萬千瓦火力發電機組為項目達產提供蒸汽保障,“蒸汽作為火力發電的附屬產品,在紡織工序中的成本低於天然氣等,綠色循環的整合發展模式讓企業享受到成本紅利,對整個產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雲南堅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依托已有資源、深入研究產業邏輯,將紡織服裝產業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領域加以培育和發展。

2022年,全省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共58戶,實現產值54.16億元、營業收入59.5億元,帶動就業1.25萬人。雲南保山產業園、德宏州沿邊產業園區、開遠綠色紡織科技產業園區、廣南縣滇南鞋服產業基地、昭通鎮雄呢嚕坪產業園等紡織鞋服專業園區加快建設步伐,紡織產業聚集發展已現雛形,承接紡織服裝產業轉移取得良好開局。

在優勢中釋放潛力

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紡織產業體系,是世界最大的紡織工業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紡織纖維加工量佔全球50%以上,化纖產量佔全球70%以上,出口佔全球份額三分之一左右。雲南對紡織服務產業實現“虹吸”,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和面向東南亞、南亞的重要出口加工基地這一角色定位是關鍵。

“目前雲南省紡織產業總體規模不大,但也有自身明顯的特色和優勢,未來發展潛力很大。”郭宏鈞表示,隨著“東桑西移”帶動的“東絲西移”,雲南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的繭絲綢產業基地之一,而且質量在全國處於一流水平,開放合作的優勢持續凸顯,以邊(跨)境經濟合作區為依托,承接服裝加工業發展很快。同時,雲南還是我國的旅游大省,自然、文化、民族等各類旅游資源豐富,擁有多樣化的民族服飾文化和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

實現紡織服裝產業的“由小到大”,對內進行產業整合,對外塑造區位優勢,雲南在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的道路上探索形成更為協調的發展思路。

依托瑞麗面向西南開放重要門戶位置,充分運用生產資料、周邊要素成本及東南亞消費市場的多重優勢,背靠14億人口的國內市場,面向20億人口的南亞、東南亞市場,為原材料進口、銷售出口在國際市場“兩頭在外”的產業提供發展平台,瑞麗沿邊產業園環山工業園片區引進了雅戈爾(瑞麗)服裝有限公司入駐。6棟3層高的現代化標准廠房拔地而起,建筑總面積17萬平方米的雅戈爾(瑞麗)服裝產業園達到滿負荷生產后,年產值將達20億元,開啟雲南紡織服裝產業的新篇章。

避免同質化競爭,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芒市、瑞麗、隴川、盈江、梁河5個工業園區為核心,打造差異化布局——芒市以引進服裝鞋帽企業為主發展纖維紡織,瑞麗市以引進紡織貿易和流通企業為主發展紡織電商,隴川縣以引進繭絲綢和家紡企業為主發展綠色印染,盈江縣以引進針織和苧麻產業為主。

“當前,雲南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更需要突出特色優勢。”郭宏鈞建議,雲南應深度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推進產業升級。加強對外貿相關服務業、物流等方面的支持,加快發展跨境電商、網上交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同時,深化與東中部地區間的區域合作,優化供應鏈協作發展水平,建立新協作模式和全方位對接合作關系,形成跨區域協作機制和利益共享機制,推動產業承接力和發展勢能實現躍升。(王丹)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