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中國醫師節·親愛的“追光者”(一)

為了孩子一生一“視”的幸福

——記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斜視與小兒眼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雲南省區副總院長兼昆明愛爾眼科醫院院長許江濤

人民網記者 木勝玉
2023年08月16日09:03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終於找到您了,在我兒童時期,您一直幫我進行遠視矯正、弱視治療,並且幫我做了斜視矯正手術,這份恩情我一直記在心裡。”8月的一天上午,剛上班的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斜視與小兒眼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雲南省區副總院長兼昆明愛爾眼科醫院院長許江濤,突然被帶著兩個孩子的年輕媽媽一把拉住。

一番打量后,許江濤記起了這是既往她診治過的一位患者。時光荏苒,多年過去后,這位當年的女童如今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因為擔心孩子會遺傳自己的眼病,所以她一直四處尋找許江濤,希望能幫看一看兩個孩子的眼睛是否有隱疾,同時說出了深藏在內心多年的肺腑之言。

許江濤為小患者看診。

許江濤為小患者看診。

從幼童到長大成人,許江濤診治過的患者數不勝數。許江濤感慨地說,正是患者這種無比的信任和支持,是她在兒童眼科這條路上堅守37年的動力。

擔負使命,披荊斬棘成為“追光者”

許江濤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1983年畢業后在昆明市兒童醫院做了一名小兒內科醫生。1987年兒童醫院成立兒童眼科,她被抽調到眼科,開始從事小兒眼科的專業至今。

1989年,許江濤去往北京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進修小兒斜視專業。對於這個當時在國內新興起的眼科臨床亞專業,許江濤決心一定要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回憶起自己在小兒眼科的成長之路,許江濤直言:“難!” 

小患者為表感謝向許江濤贈送錦旗。

小患者為表感謝向許江濤贈送錦旗。

“僅就兒童斜視來說,根據發病原因、偏斜方向、融合能力、眼球運動有無異常、斜視角有無變化等因素就可以細分出幾十種類型。而即使是同一種類型的斜視,由於發病年齡不同、屈光度數不同,斜視程度不同,治療方式和手術設計也各不相同,小兒斜視診療是‘’千人千樣‘的個性化治療。”一路走來,許江濤說,在她的中青年時代,由於科室醫生人手匱乏,外出進修的機會是非常難得的,但醫學又是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所以就需要有高度的自律性,不斷的努力學習專業基礎理論知識,並在臨床實踐中積累、總結和提高。

然而,在許江濤最初從事小兒眼科的年代,我國的小兒眼科專業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而雲南作為邊疆省份,在此專業領域與內地發達地區的差距就更大了。在這樣一種壓力下,許江濤隻好充分利用難得的專業學術會議來拼命汲取專業新進展、新技術、新知識。常常是一次會議下來,一點點查詢筆記本上的內容后,逐一消化,又在實踐中提升,最終成為一名眼科專家。

生活中有遺憾,事業中收獲幸福

對於從事兒童眼科37年的感受,許江濤直言,太忙、太累、對家人陪伴太少。

自從踏入兒童眼科這一行以后,許江濤就少有完整的周末和節日休假,因為每到周末、寒暑假及國家法定假,學校學生放假的時候,也就到了小兒眼科醫生最忙碌的時候。就這樣,在為患者忘我犧牲和付出的同時,許江濤給家人的陪伴就少得可憐。

在許江濤印象中,女兒出生到18歲,她僅有的兩次帶孩子出門旅游。更讓許江濤感到虧欠女兒的是,從小學到高中,記憶中僅有的兩次去為孩子開家長會。每每想起這些,許江濤就感到愧對家人。“但當看到我治好了眼睛的一個個孩子長大后來看我,分享他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時,我就感到了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和幸福。作為一名眼科醫生,在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仁心仁術,照亮患者人生道路

工作中,許江濤發現,一些簡單的眼科知識,往往成了家長非常頭疼的難題。比如,當發現孩子有視力問題后,很多家長通常會走入“立刻帶孩子去配鏡”這一誤區,但其實,兒童屈光不正情況復雜,近視,遠視,散光以及其他小兒眼科疾病都可能引起視力不良。

不久前,許江濤就接診了一個誤配眼鏡的女童。通過了解許江濤得知,2年前,女童因看不清楚,家長帶其到當地眼鏡店配了一副近視眼鏡。最近,女童頭痛、眼痛的症狀日益嚴重,隻好來到昆明愛爾眼科醫院尋求幫助。經過散瞳驗光發現,女童居然沒有近視,而是遠視500度。“她的遭遇提醒我們,兒童青少年視力問題需要科學規范化地檢查、診斷和治療,否則對兒童的身心發育都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許江濤說。

從醫近40年來,許江濤深深感到,許多嬰幼兒及兒童的眼病診療被耽誤,往往是因為父母對此存在認知上的誤區,或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早期就診、或在診療過程中未得到正規專業的診療,從而被耽誤了最佳矯正、治療時機,最終帶來了終身的遺憾。也因此,許江濤在為廣大患者服務的同時,極力呼吁眼健康一定要從娃娃抓起。

這些年來,為推動兒童眼病的防治科普教育工作,幫助大眾樹立科學的就醫意識,在日常工作外,許江濤還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了眼健康科普工作中。 

小患者們為許江濤送上感謝畫作。

小患者們為許江濤送上感謝畫作。

“醫生最重要的是還要有一顆仁者之心。”面對困難眼病兒童,許江濤總是想方設法為家長減輕負擔。在她的記憶中,有一位來自彌勒農村的男孩,童年時期患有嚴重的弱視和斜視。每年都要找許江濤就診數次,由於交通和經濟能力的原因,每次到昆明困難,許江濤盡己所能對其進行幫助,治好這個孩子的弱視並為他進行了斜視矯正手術。讓許江濤欣慰的是,幾年前,當她到彌勒愛爾眼科醫院出診時,孩子一家人聞訊趕來,以示感謝。而許江濤得知男孩高中畢業后考上了外省的重點大學,並在中國科學院獲得碩士學位,目前在上海一家高科技企業就職的情況后,為他感到高興。

“每年的暑假,總會有經我多年治療后的孩子到門診向我分享高考中榜的佳音,每當此時,作為一個小兒眼科醫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涌上心頭,我感到了存在於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溫暖和愛。”許江濤說。

不忘初心,不斷求索

一個來自陸良縣的7歲男童,因患上了視網膜病變,近視度數高達1300度,並且度數還在不斷升高。如何解決類似兒童的致盲問題,成了許江濤近年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她和團隊的努力下,一種可為近視“剎車”的“后鞏膜加固手術”在昆明愛爾眼科醫院小兒眼科得到開展。 

目前,在許江濤為這個男孩施行后鞏膜加固手術后,給延緩病理性近視進展帶來了新希望。對此,許江濤提醒,家長應高度重視孩子的近視進展問題,對於兒童時期急速增長的高度近視,應及早干預、及早治療。她進一步解釋說,“如果把眼球比喻成一個氣球的話,那麼病理性近視的眼球就猶如不斷被吹大變薄的氣球,逐漸走向‘吹爆’的危險。並且,病理性近視引起的視網膜並發症有很高的致盲率,絕不能掉以輕心。”據了解,截至目前,昆明愛爾眼科醫院已累計為40余例病理性近視的患者成功實施了手術。

促進雲南省小兒眼科技術發展

“從事小兒眼科37年,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眼科醫生從事小兒眼科專業,成為合格的小兒眼科醫生。”在擔任昆明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期間,許江濤主持舉辦了7屆兒童眼病繼續教育學習班。受聘至昆明愛爾眼科醫院工作后,除了日常診療、科普教育、公益救助等工作之外,在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醫教研培”體系建設理念的支撐和支持下,目前已經舉辦了4期繼續教育學習班。

雲南省斜視、兒童眼病及兒童眼視光規范化診療及新進展學習班開幕。

雲南省斜視、兒童眼病及兒童眼視光規范化診療及新進展學習班開幕。

“希望學習班的舉辦對雲南省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和成長有所助力,特別是能給基層眼科醫生提供一個集中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本地區就能接受到規范化診療技術和學科新進展的高水平培訓。”許江濤說,學習班裡的學員來自雲南各地,也不乏來自偏遠地區的基層眼科醫生,不少學員已經是學習班的常客,有的眼科醫生已經在當地建設起了小兒眼科診療體系,使許多邊遠地區的兒童不出遠門就能享受到專業診療。

見証著一個個年輕醫生從學習班裡逐漸成長,並致力於提升雲南省兒童眼病診療及兒童眼保健水平,也是許江濤最欣慰的事情之一。

一路走來,在兒童眼科這條路上堅守了37年的許江濤,如今仍然堅持從事著大量的小兒眼科臨床工作。雖然時常感到精力不濟,但她依然沒有停止在醫術上的精進和探索,因為當看到無數經她治愈的患者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她就有了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和信心,內心總有一份崇高的責任感促使她一直在為無數人一生一“視”的幸福而繼續努力和付出。

這,就是一位小兒眼科醫師的初心和堅守!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