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積秀——
當好新型職業農民

李積秀正在疏果。
“比較小的果粒就剪掉了,這裡要注意,不能剪太多,剪多了會影響串形,這裡不能留太多,否則就影響口感了。”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南庄鎮葡萄種植基地,雲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積秀正利用難得的返鄉時間給周邊村寨的疏果工人傳授疏果要點。
作為建水縣“巧媳婦金剪刀”疏果隊的一員,出生於1991年的李積秀算是隊伍裡年輕的老師傅。她20歲左右就在鎮上的葡萄地裡打工,練就了一雙為葡萄修枝打叉、疏果、裝箱的巧手。
“干一行就要愛一行,剛開始時師傅在地裡教,回來自己連夜琢磨,經常凌晨才能躺下休息,天不亮又得起來干活,直到把技術學到手。”李積秀的虛心與好學讓她對疏果逐漸駕輕就熟。“一串葡萄,剪哪幾顆留哪幾顆最好看、品質最好,都要做到心裡有數。看著經手的夏黑葡萄、‘陽光玫瑰’等品種賣出了更好的價格,剛入行的我真正從疏果這份工作裡感受到了滿滿的成就感。”李積秀說。
201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李積秀認識了來自浙江的葡萄種植戶,對方看上她嫻熟的疏果技術,邀請她和她的隊伍到浙江幫忙疏果。“剛開始心裡也沒底氣,擔心到外省疏果拿不到工錢,但幾次嘗試后我們發現出去不僅收入可觀,干完活還可以在周邊逛逛,不少姐妹們都很心動。”嘗到了甜頭的李積秀主動與各地葡萄種植大戶聯系,組織疏果隊隊員們加強技術培訓,把疏果技術發在互聯網上,在推介南庄鎮“巧媳婦”先進的疏果技術的同時,也逐步打響了“巧媳婦金剪刀”疏果隊的名氣。
隨著服務客戶葡萄產量和品質的不斷提升,疏果隊也成了不少地方爭搶的“香餑餑”。“全國的葡萄產地幾乎都有我們‘巧媳婦金剪刀’疏果隊的身影,不少種植戶夸贊我們就是葡萄品質的保証。”李積秀笑著說,由於建水本地葡萄比其他產區提早近2個月成熟,如今她和疏果隊的姐妹們有了更多機會前往全國各地務工。
“今年疏果隊已經到過河南、安徽、山東等地務工,7月過后我們還將前往四川、湖南等地進行分揀、裝箱,確保姐妹們一年到頭都有活干。”李積秀說,經過近10年的發展,目前自己帶領的疏果隊隊員們在疏果期間月工資可達1.5萬元,裝箱月均工資可達5500元至6000元,一年下來每人的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
由於自身技術過硬,帶動作用明顯,李積秀先后獲得了全國優秀農民工、雲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以她為代表,建水縣越來越多的農民端上了手藝碗、吃上了技術飯,僅南庄鎮目前就有疏果隊伍300余支、疏果工人5000余人,每年可獲得務工收入上億元。
李積秀表示,為讓“巧媳婦金剪刀”疏果隊實現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她將聯合其他帶隊工頭,做大勞務品牌、擴大就業規模,保障好工人們的外出安全、就業權益,積極配合地方黨委、政府做好疏果技能培訓、認定等工作,讓疏果隊專業更強、技能更優,助力農民工向技能農民、職業農民等新業態產業工人轉變。(黃翹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