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財經

網約車進入發展新階段 合規仍是監管重點

2023年06月27日10:25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小字號

  網約車作為人們出行的重要方式,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經歷了快速發展、市場洗牌等過程后,網約車市場開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從早前的“燒錢擴張,野蠻生長”,轉變為以“科學發展,合法經營”為導向,競爭方向從流量競爭向服務力競爭轉變,市場也開始由最初以自營平台為主逐步向聚合模式轉變。

  與此同時,為推進網約車行業更好地服務消費者,網約車行業的監管也更加嚴格和有效,合規化成為行業監管的重點。為乘客和網約車司機提供更好的服務和保障將是網約車平台在未來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的關鍵因素。

  網約車進入發展新階段

  進入2023年,出行行業正快速復蘇。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初,全國網約車行業已完成超過25億人次訂單,市場規模已超過1500億元。

  自2021年滴滴App停止新用戶注冊后,網約車市場進行了新一輪洗牌。美團打車、T3、曹操出行等網約車平台大力搶佔市場。2022年下半年,騰訊、華為、抖音等先后進入網約車市場。今年1月,滴滴宣布經過整改后恢復新用戶注冊。網約車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台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底,網約車在一線城市的滲透率最高,達到50.3%,在新一線城市滲透率排名第二,達到了20.3%,在二線及以下城市滲透率較低,不足10%。這些數據意味著,網約車行業滲透率增速放緩,行業進入存量競爭時代。

  從交通運輸部每個月公布的全國網約車數據來看,2021年全國總訂單量約為83.77億,平均每月約7億。2022年全國總訂單量約為69.71億,環比下降了約14.06億,平均每月降至約5.8億。近期,包括東莞、溫州、濟南等多地相繼發布網約車飽和預警,建議有意從事網約車經營的企業或個人理性評估、審慎進入網約車市場。

  面對新的市場變化和競爭挑戰,各網約車企業也開始紛紛調整經營方向和模式。今年3月,美團宣布放棄網約車自營業務,全面轉向聚合模式,用戶可以在美團App一鍵呼叫首汽、曹操、神州等多個不同平台的車輛。

  專家表示,自營需要自建車隊,投入巨大,而聚合平台縮減了運營方面的支出成本,對於用戶來說,一站式打車服務也節省了不少時間與精力。洗牌之后的新格局或將在未來幾年內逐步成型,各家網約車平台都將面臨更為復雜多變的市場挑戰。

  聚合平台逐漸成為主流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網約車聚合平台完成訂單近1.5億,佔網約車訂單總量的約25%。從數據不難看出,聚合平台的快速增長,是目前網約車市場發展的重要特點之一。

  2022年,騰訊、華為、抖音等平台紛紛推出聚合出行服務。去年12月,抖音開放了交通出行服務的平台服務商入駐資格,包括T3出行、一喂順風車等都以小程序的形式入駐了抖音。去年7月,華為正式上線Petal出行,聚合首汽約車、神州專車和T3出行等服務商,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多個城市開放打車服務。騰訊也上線了打車服務,但自身並不運營車輛與司機,僅為有車隊與司機的網約車平台提供訂單。

  目前,自營平台的劣勢已經漸漸顯露,除了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准備自己的車隊外,還要考慮流量的來源,用戶對平台的依賴等。聚合模式對於網約車服務商來說,可以把地圖軟件作為出行領域的流量端口,有助於解決流量問題,獲得更多用戶,同時縮減了運營成本。像高德這樣日活躍用戶數量達到一億的地圖軟件,開個打車的接口,做一個聚合平台,基本不需要考慮流量和運力的問題。

  根據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台的數據,2022年7月至12月,聚合平台訂單量在全國訂單量中佔比從22%左右提升至約26%。北方工業大學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在2000份乘客問卷和1800份司機問卷中,55.1%的乘客表示已經形成了優先使用聚合平台打車的習慣,將近80%的司機會使用兩家以上的平台接單。

  業內人士和專家認為,聚合平台的出現,開放了用戶流量,讓眾多網約車平台隻需專注運力建設,用戶也有了更多的打車選擇。聚合模式引發了網約車商業模式的重大變革,也將成為未來推動網約車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合規仍是監管重點

  作為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民生行業,合規化、合法化是網約車行業發展的重要前提。行業發展初期,通過大量高額補貼,以不正當競爭形式擠壓同業,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已經得到改善,但一些違規行為仍然存在。例如,一家網約車行業的龍頭企業,從2015年就進入了上海市場,但其連續多年來並未取得在上海的網約車平台經營許可。

  上海市交通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共受理網約車平台投訴近3000件,環比上升37.12%。“服務質量”投訴位居網約車平台投訴之首,佔投訴總量的24.32%,環比上升2.42%。其中,滴滴出行的“服務質量”投訴量位列第一,佔到投訴總量的近60%。

  除此之外,一些網約車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隨意提高抽成比例。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網約車相關平台和公司已被交通運輸部門約談高達20多次。約談的重點包括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計價規劃不透明、擾亂市場經營秩序等。今年4月,相關部門再次對滴滴出行、曹操出行等進行了提醒。

  相關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也持續加大市場整治力度。今年4月,交通運輸部發布文件,明確提出保障從業人員合理勞動報酬水平,推動主要網約車平台降低過高的抽成比例或者會員費上限。近日,交通運輸部等部門又聯合發布了切實做好網約車聚合平台規范管理的通知。在地方層面,濟南、昆明等地加大執法力度,清退不合規車輛和駕駛員。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行業的發展,未來網約車市場必然會更加透明、公開,規范化管理、安全監督機制、乘客服務等因素的重要性將不斷提升。 (記者 李志勇)

(責編:徐前、木勝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