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省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馬鞍底鄉——

蝴蝶谷的“蝶變”(美麗中國)

本報記者 楊文明 李茂穎 葉傳增
2023年06月24日08: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6月5日,中國昆虫學會蝴蝶分會為雲南省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舉行“中國蝴蝶之鄉”授牌儀式。此次授牌充分肯定了金平馬鞍底鄉“中國·紅河蝴蝶谷”得天獨厚的生物多樣性資源,標志著蝴蝶谷的保護開發迎來了一個重要時刻,也為馬鞍底鄉打造科考研學目的地、世界級生態旅游目的地奠定基礎。

近年來,金平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的生態文明理念,把蝴蝶谷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工作來抓,以生物資源、生態資源保護為本,構建全周期蝴蝶繁衍生態系統﹔同時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做好文旅融合這篇“大文章”,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蝶變”之路。

林間草叢,山谷溪流,無數蝴蝶翩躚起舞。夏日的雲南省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馬鞍底鄉是一片蝴蝶的海洋。

這樣的“蝴蝶大聚會”在每年的5月至6月都會上演,億萬隻蝴蝶破繭而出,形成“大爆發”的奇觀。全球有記錄的蝴蝶約有2萬種,我國約有2100種,而位於金平馬鞍底鄉的“中國·紅河蝴蝶谷”就擁有320余種,是世界上蝴蝶種群和蝴蝶資源分布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據了解,今年蝴蝶集中活動的數量將在8000萬至1億隻。最佳觀賞點分別位於馬鞍底鄉的馬拐塘林區、普家寨林區、牛場坪林區和營盤山林區,最佳觀賞時間集中在5月20日至6月25日期間。

蝴蝶谷的自然奇觀如何形成?

浩瀚林海引來蝶舞翩躚

陽光透過幽靜的竹林,洒在林間的一塊草地上。一群金黃色的箭環蝶聚集於此,陸續有蝴蝶飛進來加入,在草地上構成一幅金黃色的圖案。忽然,一隻大鳥展開雙翼,振翅高飛,夾帶著風聲劃過這群蝴蝶上空。

地面上的金黃色圖案不見了,上百隻箭環蝶驟然散開。夕陽柔和的光線下,紛飛的蝴蝶宛如漫天飛舞的花瓣,洒落在密林之間。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這樣的場景隻會出現在夢中。”時隔20多年,每每想起1998年第一次在馬鞍底鄉竹林裡看到的景象,西南林業大學蝴蝶專家劉家柱依然難掩激動的心情:一隻又一隻的蝴蝶闖進鏡頭,漫天飛舞的蝴蝶翩躚穿梭。

馬鞍底鄉全年平均氣溫為18攝氏度左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的氣候孕育了4萬余畝枝繁葉茂的竹林。本是來開展林業調查的劉家柱,卻意外在這裡發現了有大量蝴蝶棲息。在那之后,許多專家、學者慕名而來,蝴蝶谷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呈現在世人面前。

為什麼在馬鞍底鄉會形成蝴蝶“大爆發”的自然奇觀?中國·紅河蝴蝶谷蝴蝶博物館館長楊鎮文告訴記者,蝴蝶谷內優越的生態環境,為多種蝴蝶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馬鞍底鄉地處山區,地勢復雜,西南高,東北低,溝壑縱橫,境內最高海拔五台山高達3012米,最低海拔僅130米,森林覆蓋率70%。年平均降雨量達2500毫米,常年多雨多霧,溫暖濕潤,屬北熱帶和南亞熱帶南緣氣候,立體氣候特征較為明顯,有“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天”的美譽。西北部是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保存極為完整,被譽為“大自然基因庫”。由於馬鞍底鄉有山地雨林和季風常綠闊葉林等多種植被類型,有著適合蝶類生存的生態環境。浩瀚的林海為蝴蝶幼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最終形成了以箭環蝶為主,鳳眼蝶、枯葉蛺蝶、美鳳蝶等為輔的蝴蝶資源。

蝴蝶“大爆發”是否會打破生態平衡?對於記者的疑問,楊鎮文解釋,馬鞍底鄉現有的森林面積能最多容納10億隻左右的蝴蝶生存,而近幾年馬鞍底鄉的蝴蝶數量穩定保持在1億隻左右。

保護蝴蝶為何列入村民公約?

珍愛自然成為自覺行為

清晨8點,楊鎮文換上迷彩服,背上背包,提上一個大桶,向5公裡外的普家寨蝴蝶觀測點進發。走在路上,有村民跟他熱情地打招呼:“又進山喂蝴蝶了!”

1998年,楊鎮文進入當地林業站工作,從那時起就開始觀察、監測、保護蝴蝶,至今已有整整25年。蝴蝶的一生,需要經歷卵、幼虫、蛹和成虫4個階段。它的天敵遍布生長期,蝴蝶卵會被螞蟻吞食,幼虫被黃蜂、青蛙和鳥類視為美味。在人們眼前翩躚起舞的蝴蝶,都經歷了大自然的層層考驗。

考驗並不僅僅來自大自然。楊鎮文記得,起初當地村民看到數量龐大的蝴蝶,擔心蝴蝶會影響農作物生長,一度去捕殺蝴蝶。也有商人來到馬鞍底鄉,大量收購蝴蝶制作標本,用於商業用途。

蝴蝶作為植物的傳粉者、其他動物的食物來源、生物多樣性指示物種,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由於蝴蝶對環境變化和棲境喪失等極為敏感,可作為環境健康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指示物種。蝴蝶數量越多,意味著生態系統越健康。”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學燕介紹,蝴蝶對於生態系統的恢復有重要作用,它們可以提供授粉和食物來源。蝴蝶種群的增加可能表明恢復區內植物多樣性和其他傳粉者群體的增加。

金平近年來制定出台了馬鞍底鄉蝴蝶谷保護管理條例,成立了蝴蝶谷管理專門機構,加大對群眾生態保護意識的教育力度,最大限度保証蝴蝶的生長環境和生存空間。

“保護森林、保護水源、保護蝴蝶被寫進馬鞍底鄉各村的村民公約,已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楊鎮文說。

豐富資源如何改變鄉村面貌?

文旅融合助力“化繭成蝶”

雲南擁有極為豐富的蝴蝶多樣性資源。不久前,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研究團隊通過對雲南蝴蝶物種多樣性的研究,完成的雲南蝴蝶名錄共收錄6科356屬1300種雲南蝴蝶,並報道了2個中國蝴蝶新紀錄屬、18個中國新紀錄種及36個雲南新紀錄種。

開展生態旅游、科普研學,探索新的保護與發展的路徑,能讓蝴蝶更好地走進大眾視野。

5月18日,中國·紅河蝴蝶谷蝴蝶博物館正式開館,免費對外開放。其實,早在2010年,馬鞍底鄉文化站就建成了蝴蝶標本館,后來改名為蝴蝶科技館,2018年被評為“省級科普教育基地”。為滿足科學研究和生態旅游業的發展需要,2022年8月,金平對蝴蝶科技館提升改造,建設中國·紅河蝴蝶谷蝴蝶博物館。

“2010年剛建館時,隻有20多種標本,如今館裡收藏了270多種蝴蝶標本,都是蝴蝶谷裡的蝴蝶。”楊鎮文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開展調查,盡可能多地展示蝴蝶谷的生物多樣性。”

蝴蝶飛舞引客來。依托豐富的蝴蝶資源,金平打造蝴蝶觀光生態旅游產業,當地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取得了巨大進步。

來自遼寧鞍山的蝴蝶攝影師王彥春,2011年第一次來蝴蝶谷拍攝時,從昆明出發坐了一天的車才到達馬鞍底鄉。鄉裡沒有賓館、酒店,王彥春隻能在一戶村民家的雜物間裡借住。

“現在鄉裡開了很多民宿和農家樂,路也修得好,從昆明過來5個小時就到了,比以前方便不少。”吃住行的問題得到解決,王彥春沒有了后顧之憂,今年來蝴蝶谷,他計劃在這裡蹲點一個星期拍攝蝴蝶。

自2010年向公眾開放后,蝴蝶谷已累計接待游客近190萬人次。今年5月20日舉辦的蝴蝶谷藝術節,吸引了5萬多人前來參觀游玩。

隨著大批游客的到來,當地村民的經濟收入也隨之提高。楊鎮文如今還擔任馬鞍底鄉馬拐塘村委會鄉村振興工作隊的第一書記,他告訴記者,如今,村裡建起了觀蝶景觀道,以及具有蝴蝶放飛、蝴蝶觀光、蝴蝶科普功能的蝴蝶種源繁殖基地。村民們自發成立起七彩蝴蝶專業合作社,開展蝴蝶養殖和文創產品研發。在馬鞍底鄉,越來越多的當地群眾依托蝴蝶相關產業增收致富。

從無人問津的邊境鄉村到遠近聞名的觀蝶勝地,“化繭成蝶”的故事,在蝴蝶和守護蝴蝶的人們身上,共同上演。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24日 06 版)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