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交流互鑒 美美與共——聚焦雲南省南亞東南亞區域國際傳播中心紅河州分中心建設

2023年06月13日18:37 | 來源:雲南網
小字號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國際傳播,由誰來傳?中國故事,講什麼、怎麼講?立足“三千四百年”歷史文化名片,借助“雲上梯田·夢想紅河”品牌,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著力把地緣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為國際傳播效能。紅河媒體人以開放、包容、平等、自信的姿態,與世界真誠交流、文明互鑒,播撒和平、合作、共同發展的種子,增進國際人民相親、民心相通,向世界展示“至美紅河”。

初試啼聲 開啟國際傳播新征程

2022年,是紅河州開啟國際傳播新征程的一年。

8月8日,首屆大象國際傳播論壇在彌勒市舉行,論壇上舉行了雲南省南亞東南亞區域國際傳播中心紅河州分中心授牌儀式。這標志著雲南省南亞東南亞區域國際傳播中心第一個州市分中心正式落地紅河。

9月29日,雲南省南亞東南亞區域國際傳播中心紅河州分中心(以下簡稱“紅河州分中心”)在州融媒體中心正式揭牌。11月18日,在紅河州建州65周年之際,紅河州分中心推出第一批海外宣傳報道,開啟國際傳播新征程。

傳播以英文、越南語為主要方向,以文案、美圖、短視頻、海報、Vlog等多種鮮活形式,著力打造符合海外受眾文化表達、思維邏輯、價值理念的話語體系,秉持平等尊重、開放包容、交流互鑒的態度,從小切口、煙火氣入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地將“硬實力”進行“軟傳播”,實現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價值認同。

對外傳播的成功實踐背后,離不開堅強的隊伍和機制保障。

紅河州分中心抽調採編骨干力量組建工作專班,設立選題策劃、創意制作、翻譯編排、發布運營、素材儲備、外景拍攝、出鏡配音等7個工作小組,制定崗位職責和發布安全原則,建立健全選題報送、內容生產、平台運行、考核評估、學習培訓、審核譯校等機制。

工作推進中,分階段制定工作計劃,重點宣傳與日常策劃齊頭並進,聯動縣市融媒體中心每周召開選題策劃會,緊扣中央和省州重點工作、紅河特色亮點開展選題策劃和採訪創作,完成審核譯校流程后進行推送。

創新方式 開辟紅河特色新路徑

新時代,新的傳播環境下,要提高傳播的到達率和關注度,內容建設是關鍵。

為此,紅河分中心主動設置議題,圍繞“三千四百年”歷史文化名片,緊扣“雲上梯田 夢想紅河”品牌,依托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訪華、COP15第二階段大會召開、彌蒙高鐵通車、2023中越跨國春節聯歡晚會暨邊民大聯歡等重大活動,先后開展國際傳播1800余條次,使紅河州在海外輿論場的熱度與關注度持續提升。

去年5月,紅河分中心策劃開展中國·紅河蝴蝶谷“COP15蝶翩翩 生物多樣展新顏”雲上採訪活動,新浪微博話題閱讀量累計超4億次,境內外信息總閱讀量超13億次,《聚焦世界奇觀 舞出蝴蝶效應 講好中國生態文明故事》國際傳播案例入選2022年度全國“對外傳播十大優秀案例”。

今年“五一”期間,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海外社交媒體發文點贊發生在河口縣的溫情故事——“五一假期5歲男孩在路邊向執勤父親敬禮”。對此,紅河州分中心第一時間組織策劃,以海報方式作出回應和互動並開展后續傳播,引起熱烈反響。

聚焦創新傳播方式,紅河分中心在去年彌蒙高鐵通車當日安排英語小主播出鏡,邀請越南友人何氏錦燕和加納青年喬治、緬甸友人陳仙卿參與乘車體驗,向網友介紹乘坐感受。去年8月,國際青年“紅河參訪行”活動中,紅河分中心組織來自澳大利亞、法國、阿根廷等國的10名在華青年到彌勒、元陽參觀訪問,深度解讀雲南在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修復、推進生態文旅融合發展方面的實踐成果,真切感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雲南實踐。

這樣的“親身參與,置身其中”沉浸式傳播,讓外國友人從互動中產生歸屬感、參與感、認同感,極大提升了傳播效果和影響力。

合作聯動 凸顯多元傳播新效應

經過半年多來的探索實踐,紅河州分中心通過加強與各級媒體的合作聯動,讓紅河國際傳播的聲音日益強勁。

在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后,紅河州分中心與省國傳中心密切聯動,及時推出越南友人何氏錦燕的反響報道,在《瀾湄趴》系列海外平台推出,引起新華社、《中國日報》等媒體關注報道。

今年初的中越跨國春晚暨邊民大聯歡活動期間,紅河州分中心聯動中央、省、州、縣四級媒體,以“圖文+短視頻”形式,多平台同步開展全程直播,總閱讀量超800萬人次。雲南廣播電視台衛視頻道在春節期間黃金時段進行錄播,近百萬觀眾通過電視、網絡、客戶端等收看本場節目。各類新媒體矩陣對中越跨國春晚活動進行新聞宣傳報道,百度、搜狗等各類搜索引擎累計相關報道百余篇,觸達全網用戶1000萬+,受眾覆蓋全年齡段。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亞太傳播中心)以英語、越南語、馬來語、印尼語、泰語等5個語種向海外發布,近100家海外媒體對活動進行報道,覆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等10余個亞洲國家近2億讀者,引起廣泛關注。活動第一時間落實中越兩國領導人發表的聯合聲明,進一步增進兩國人民傳統友誼,促進民心相通,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另外,今年3月18日至20日,以“共繪鄉村振興新藍圖 共享全球發展新機遇”為主題的2023年減貧治理與全球發展(怒江)國際論壇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舉行,登台講述的綠春縣拉祜寨村群眾從脫貧到建設現代化邊境幸福村“一步跨千年”故事,贏得2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的190多位駐華使節、官員、專家學者點贊,國際傳播效應凸顯。

4月,紅河州分中心國際傳播的實踐案例,入選全省媒體融合成長項目。

之后,國際傳播的號角,繼續在“有一種叫雲南的生活·紅河”國際人文交流暨紅河哈尼梯田嘉年華系列活動中、在“外國人眼中的七彩雲南”專題宣傳裡、在2023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雲南省紅河營、在中越“兩國一賽道”國際自行車賽中嘹亮吹響……

未來,紅河州分中心將繼續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為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貢獻紅河力量。(雲南網記者 饒勇 通訊員 盧秀麗 林笑影)

(責編:朱紅霞、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