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水利灌溉敲開“幸福門”

2023年04月27日11:02 |
小字號

春日裡,雲南省楚雄州永仁縣宜就鎮的村村寨寨草莓飄香。走進田地裡,村民們正彎著腰採摘草莓,不一會兒工夫,便摘滿了幾大筐。紅紅的草莓,映照出村民滿臉的笑容。

今年47歲的李永能,是宜就鎮拉古村委會玉碗水小組人,也是村裡第一批種植草莓的人。“以前也想種,但缺灌溉水,沒辦法。”李永能說,2022年,得知村裡即將引水,他便第一時間跑出去學習草莓栽培技術,回來就種了1.6畝。

草莓飄香。張靜梅攝

草莓飄香。張靜梅攝

“現在種草莓的這些地,大春種烤煙,烤煙採收結束恰好是種草莓的時令。”李永能說,去年烤煙採完,他就開始著手種植草莓,現在灌溉用水通到田間地頭,種什麼都方便。

吃水靠拉,種地看天,這是玉碗水村民小組通水前的真實寫照。通水前,當地水資源較為匱乏,除了等天下雨,生產用水別無他法。

宜就鎮人大主席楊永祥介紹,其實各村也有一些水,但量有限,只是幾個零散的壩塘,儲存不了多少水,放水澆地的話,要不了多久水就沒了。

為解決這一問題,2022年7月,楚雄州煙草部門投資933.7萬元,開展玉碗水項目區建設,並於同年12月5日通水試驗成功。

據了解,該項目區所架設的管道長達30.6km,將14公裡以外的阿朵所水庫的水引到了村村寨寨,徹底解決了宜就鎮、蓮池鄉共685戶2484人12150畝土地的生產水源。“灌溉用水解決了,村民們也自發種起了草莓,經濟效益提高已初步顯現。”

李永能介紹,玉碗水項目區的名字來源於拉古村玉碗水村民小組。“我們這裡地勢比周邊低,長得就像一個大碗,又缺水,大伙兒都希望多下雨,這樣水就多一些。我們村以前是叫‘一碗水’,后來村裡覺得名字普通,才改成了‘玉碗水’。”

“玉碗水項目區的建成,真正解決了生產用水問題,特別是改善了農業灌溉的條件。”楊永祥說,現在水通了,小麥長勢也好,產量也高了。“灌溉用水解決了,產業也實現了多元化發展,種植草莓的村民越來越多。目前最多的一戶種了十畝,草莓種了正好種煙,煙收完正好種草莓。”

宜就鎮拉古村。張靜梅攝

宜就鎮拉古村。張靜梅攝

 “我家今年種了1.6畝,年前就收回了成本,年后賣的都是賺的。”李永能說,純利潤有2萬元左右。“幸虧有阿朵所水庫的水,沒水灌溉隻能種一些旱地作物,收成也就幾百元。”

玉碗水項目區的建成,不僅讓項目區內各個村落實現了生活用水不愁,更為項目區內各受益村實現產業多元增收提供了便利的灌溉基礎。同時,“旱地變水田”的工程也在同步推進。一塊塊旱地經過平整鋪上熟土,就可以種植作物,變成良田。

“這些地規劃推整出來,就要分給農戶,讓整個項目發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旦灌溉用水到地,大春季直接可以種水稻,小春季再種經濟作物。”楊永祥介紹。

水利而萬物生。玉碗水項目區的建設,真正實現了阿朵所水庫“零距離”潤田,更打開了宜就鎮和蓮池鄉水利灌溉的“幸福門”。(蔡絢嶼)

來源:楚雄州煙草專賣局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