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南華:雁歸來時藥滿山

昔日“孔雀東南飛”,今朝“喜迎雁歸來”。近年來,雲南省楚雄州南華縣大力實施鄉土人才回引計劃,充分挖掘轄區內各地鄉賢,以鄉愁、鄉情、友情為紐帶,讓曾經“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來”,把在外面創業積累的經驗、技術以及資金帶回本土發展,帶領本地群眾發展致富,造福家鄉,催生出一條返鄉創業“歸雁經濟”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之路。
工人在基地勞作。南華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春節剛過,在南華縣羅武庄鄉三家村德苴小組層層疊疊的高山梯田裡,一名皮膚黝黑的漢子正蹲在地裡翻看黃精和重樓長勢。他叫劉永俊,是南華縣鄉土人才回引的一個成功典型。
1980年,劉永俊出生於南華縣羅武庄鄉三家村,大學學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他,畢業后的前5年在雲南某建筑公司做工長,積攢了一定基礎后逐漸作為包工頭承攬工程,直至2013年成立建筑勞務公司,走上了“正規軍”之路。
甜是家鄉水,親是家鄉人。聽聞家鄉返鄉創業的號召,在外闖出一片天地后的劉永俊想回報家鄉,帶領鄉親們致富。羅武庄鄉黨委政府聽聞他有回鄉發展打算,積極與這隻“致富領頭雁”聯系,邀請其回鄉發展。
2022年8月,劉永俊返回老家,在德苴小組成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與三家村黨總支按“黨總支+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和雲南一龍頭企業合作,向10戶農戶流轉土地130畝,發展黃精100畝、重樓30畝。黃精育苗1年后可進行移栽種植,移栽2年后畝產可達4000公斤以上,收購最低保護價每公斤10.5元,畝產值最低可達4.2萬元。
目前,劉永俊中藥材種植基地長期聘用務工人員19人。其中,聘用本村脫貧戶12人,每人每月工資3000元﹔聘用技術工人7人,除去各項保險,每人每月發放工資7000元。
不僅群眾受益,在合作社帶動下,將來每收獲出售一公斤黃精和重樓,就有0.1元的收益作為三家村村集體經濟收入,三家村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4.5萬元。
劉永俊還打算帶動大伙一起種,“隻要大伙願意,待黃精苗可移栽時,我免費提供給大伙,並負責保底收購,帶著大伙闖出個名堂來。”他說。(丁學貴、紀美嬌 南華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