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COP15|雲南江城:人與亞洲象共享自然

凌晨5點多,睡了4個小時的刁發興從床上爬起來,他要和另一名亞洲象監測員趕在山裡起霧前,監測附近象群的軌跡,好讓出門的百姓提前了解。
雲南是亞洲象的重要棲息地。在全球大象數量不斷減少的背景下,過去幾十年間,雲南野生亞洲象的種群數量從150頭左右增至300多頭。
建設亞洲象監測預警平台,創立野生動物公眾責任險,建立“大象食源地”,推動亞洲象國家公園建立……隨著亞洲象種群數量增加,雲南千方百計保護亞洲象及其棲息地,守護人象和諧,維護生物多樣性。
恰逢《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召開之際,人民網記者來到亞洲象棲息地之一的雲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看當地如何守護人象和諧,維護生態平衡。
在江城境內活動的亞洲象。李超攝
科技助力亞洲象監測
江城地處祖國西南邊陲,與越南、老撾相連,“一城連三國”,這裡生態良好,森林覆蓋率達76.86%。自2011年首批亞洲象從西雙版納州景洪市遷入江城以來,陸續有象群遷移到江城,加之有小象出生,轄區內亞洲象數量逐步增加。據統計,2022年有50頭象在轄區棲息,主要分布在整董、康平兩鎮,活動范圍達1027.77平方公裡。
如何在保護亞洲象的同時守護人象和諧,江城縣高位推動,成立縣亞洲象保護與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做好亞洲象保護工作﹔精准施策,破解亞洲象保護難題。
難題之一,就是要如何讓人象皆平安。
江城縣選聘包括刁發興在內的15名亞洲象監測員,每天對轄區活動的亞洲象跟蹤監測,並及時發布亞洲象活動的監測預警信息。必要時調配森林資源管護員協助監測員做好監測工作。
科技手段在監測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當地配備近20台無人機,與地面監測結合,確保監測到每頭亞洲象行動軌跡的同時,保障監測員人身安全﹔探索建立亞洲象預警監測中心,開發亞洲象監測預警手機APP應用平台,讓在象群活動區域內的老百姓迅速知曉自己與亞洲象的距離。
在亞洲象活動頻繁的村組,當地建立防象圍欄、避象塔(觀象塔)、太陽能路燈,解決老百姓避象難問題。
軟硬件設施不斷升級的同時,當地花大力氣提升老百姓的防護意識。相關部門常到涉象村組講解亞洲象的生活習性、保護知識及安全防象知識。必要時制作亞洲象預警出沒警示牌,提醒老百姓注意防范。
刁發興背后的面包車裡,是他和其他監測員做飯用的食材和炊具。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監測人員守護人象平安
守護人象和諧的群體中,亞洲象監測員就像老百姓的另一雙眼睛,給他們及時傳遞准確信息的同時,也把辛苦和危險留給了自己。
47歲的彝族漢子刁發興是康平鎮曼克老村人,他皮膚黝黑,身體壯實,平日不苟言笑,干亞洲象監測員已有6個年頭。
亞洲象一般下午5點左右在山林裡活動,次日早晨八九點鐘休息,晚上偶爾也停止活動。刁發興的工作時間和亞洲象活動時間同步,甚至他的工作時間比象群的活動時間還要長。“象群活動前,我們要提前趕到﹔象群休息后,我們得再監測一段時間,確定休息了,自己才敢去休息。”刁發興說。
平日裡,亞洲象在哪活動,刁發興和同事就得跟到哪,飯隻能等象群休息了再做,因此他們隨車備著蔬菜、腌肉、腌菜等食材,還帶著炊具、煤氣罐等物品,平日輪流做飯。
即便休息也很難回家。亞洲象休息了,監測員們就打開隨車攜帶的折疊床,或干脆在車裡睡覺。條件如此艱苦,可大伙往往身子一挨床就睡著了。“都太累了!”刁發興說。
這幾天亞洲象在康平鎮轄區內的山林裡活動頻繁,為確保人象平安,刁發興和同事休息時間有限。晚上待象群停止活動,他們才能輪流睡會兒。不過凌晨5點多就得起床,得趕在山裡起霧前摸清象群活動軌跡,好讓天亮后出門的老百姓提前了解,以防人象沖突。
刁發興確認象群活動地點。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科學守護人象和諧 雲南正在探索
辛苦是一方面,常年與亞洲象打交道,讓刁發興等人心驚膽戰的事兒不少。
今年2月的一天上午10點左右,刁發興和一名同事到農場十一隊(當地地名)監測一頭公象——這頭公象出了名的凶,得盡快監測到它的行蹤,不然讓老百姓遇到就危險了。
車剛停下,刁發興下車取后座的無人機,同事剛下車,便看到十多米外的一棵大樹背后,這頭公象向兩人沖來。
同事趕緊從林子裡跑,刁發興沿路跑。公象沒追刁發興,沿林子追他的同事去了。
“喔喔喔……”刁發興和一些村民趕緊朝公象喊,以分散其注意力。
大概10分鐘后,可能是大伙的喊聲分散了公象注意力,也可能是林子裡不好活動,公象沒再追。
刁發興和圍觀村民趕過去一看,同事癱坐在地上,話都講不出來。半個小時后,眾人才把他扶出茶地,帶回去休息。
不止這件事,刁發興說,6年多來,驚險的故事“太多了,說不清楚”。不過正是有了他們的守護,人象沖突的矛盾才得以越來越少。
而隨著亞洲象種群數量不斷增加,如何更科學地保護亞洲象及其棲息地,進而守護人象和諧,江城正在保護中不斷探索。
刁發興正在操作無人機。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當地根據象群活動區域,在遠離村寨的地方,把老百姓撂荒、閑置的土地在不改變土地屬性的基礎上,劃定為亞洲象食物源基地。目前縣林草局在康平鎮曼克老村、大樹腳村、曼老街村建了亞洲象食物源基地2500畝,基地種植玉米,每畝補助老百姓200元。種植的玉米若被亞洲象取食就由保險公司理賠,若未取食就讓村民採收,保障村民糧食安全。
當地還加強野生亞洲象肇事補償,2016年至2022年共籌措580萬元購買野生動物肇事保險費,共計理賠野生動物肇事賠償金額1967萬元﹔還從長遠處謀劃,聘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亞洲象研究中心專家開展實地調查,完成編制《江城縣亞洲象保護管理專項規劃(初稿)》。
而為更好地保護亞洲象並守護人象和諧,以亞洲象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公園建設也正在提速。該國家公園將通過整合優化現有棲息地范圍,建立統一的保護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亞洲象保護和安全防范能力水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