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雲台︱西南聯大三校原校長,緣何再次齊聚雲南?
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
北京大學原校長許智宏
南開大學原校長饒子和
三位院士,名字如雷貫耳
一位蒞臨,當有大事
12月1日,在西南邊陲、極邊之城騰沖
三位同時現身,所為何事?
出席2022騰沖科學家論壇,碰撞科技火花,打造科技界的“達沃斯論壇”。
西南聯大校門。資料圖
西南聯大三校原校長同時現身西南,並非偶然,三校與紅土高原的情緣不能不提。
84年前,抗戰烽火中,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南遷至雲南,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奇跡:短短8年多,培養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獲獎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抗戰勝利,三校北返。感恩雲南,留下師范專業,成為如今的雲南師范大學,繼續深耕雲嶺教育。
雲南師范大學。白鳳翔攝
84年后,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再次攜手,賡續西南聯大“剛毅堅卓”的精神,在雲南騰沖共同發起科學家論壇,努力打造國際化、高端化和特色化的科技“達沃斯論壇”。
放眼國內諸多論壇,目前確實還沒有一個科技“達沃斯論壇”。
12月1日,2022騰沖科學家論壇開幕。雷桐蘇攝
雄心不小,為何騰沖?
——國家需要,也是雲南需要。
56位兩院院士、22位高校校長、32位知名企業家以及雲南省黨政主要領導參會。
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科技創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科技創新。
這樣的人才、科技盛宴,國家需要,雲南期待已久。
對於西部省份來說,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科技和人才是最大的“短板”。
身處雲南,或許更能感受雲南省委省政府、西部地區對科技、對人才的渴求。
坦率地說,西部地區市場化程度低,科技基礎薄弱,創新氛圍不濃,想吸引高端人才並不容易。
如何補“短板”?
——先看自己培養的
2017年、2019年和2021年,連續3個院士增選年度,雲南有7人入選“兩院”院士,排在西部地區前列。目前在滇“兩院”院士達13人,居西部省(市、區)第4位。
這對於頂級高教資源並不豐富的雲南來說,實屬難得。
朱有勇院士。人民網 蔡樹菁攝
——再看外部引進的
相比北上廣深這樣的科技、人才集聚之地,雲南在不少領域,吸引力有差距——人才跟著產業走,沒有產業基礎,人才來了也難有用武之地。
騰沖科學家論壇人才智力引進項目簽約。雷桐蘇攝
雲南有新招:不求為我所有,但求為我所用
率先搶跑,雲南在全國系統化啟動“柔性引才”工作。大理、騰沖、西雙版納、普洱、麗江成為“雲南省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基地”,你沒看錯,都是知名旅游城市。
位於普洱市區的梅子湖。人民網記者 李發興攝
雲南氣候得天獨厚,春城不隻有昆明,景色秀美、氣候宜人、文化多元的去處很多。“北上廣深”呆久了,大師們不妨來雲南轉轉,既是休整,又何嘗不能思考前沿問題,指導雲南解決實際難題?
騰沖無疑出手更有力:引進清華啟迪,打造科學家小鎮,讓一堆聰明的腦袋相互激蕩,讓前瞻性思想在雲南交流碰撞、引領創新。
騰沖啟迪科學家小鎮院士村奠基儀式。張楊軍攝
2020年12月12日,騰沖啟迪科學家小鎮院士村奠基開工,顧秉林院士擔任院士村首屆村長,許智宏院士與饒子和院士擔任聯席村長。若論“村長”學識,怕是全中國難出其右。
騰沖。騰沖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顧秉林評價:“騰沖,山清水秀,人杰地靈,這是一個科學家能很好仰望星空的地方。”
順帶說一句,筆者騰沖夜跑,在高黎貢山區,天上的星星都比大城市多不少。
白鶴灘水電站。人民網記者 李發興攝
更何況,雲南的優勢並不只是氣候和旅游。
生物多樣性保護、有色金屬開發、清潔能源打造,雲南在全國首屈一指,相應的生物醫藥、大健康、綠色能源及新材料等產業,雲南具有有獨特優勢,何況還緊鄰著南亞東南亞廣闊的市場。
12月3日,首屆騰沖科學家論壇閉幕,促成人才智力引進項目220項,引進院士專家 團隊10個,高層次人才130余名,促成招商引資項目78項。會上還發布了《騰沖科學家論壇宣言》和《關於設立騰沖科學大獎的倡議》,提出論壇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未來”,推動中國科技與世界科技對話,促進全球科技共同進步。
來了,就是好的開始。
開始,相信會有好的故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