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科技創新看TENGCHONG”專題報道·Nature篇

雲南:自然資源涌動科技創新勢能

2022年11月24日10:20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提升科技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是雲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內容。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指導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支持下,雲南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從2022年起,在雲南省騰沖市舉辦騰沖科學家論壇,搭建先進學術思想交流平台、政產學研互動平台、科技成果轉化平台、中國與南亞東南亞科技合作平台,打造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的“科技達沃斯”論壇。

2022騰沖科學家論壇將於12月1日開幕。即日起,人民網雲南頻道推出“科技創新看TENGCHONG”專題報道,用舉辦地“騰沖”的9個拼音字母“T-E-N-G-C-H-O-N-G”,全面展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在科技創新、科技入滇、科技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展望雲南“十四五”期間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美好願景。

第三個字母“N”即是“Nature”,以騰沖的自然為切入點,展現雲南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助力科學事業發展的廣闊前景。

在雲南保山騰沖的騰越文化廣場上,矗立著一座高12.9米、長58.45米的雕塑——“高黎貢山母親”。雕塑上部分是一位面容慈祥、端庄大方的女性,下部分為高黎貢山景觀及古往今來各族群眾生生不息的典型畫面。

高黎貢山母親雕塑。董正東攝

在這座高大寬闊的雕塑背后,是當地人最為朴素的情感表達:神奇秀麗的高黎貢山就像母親一般,孕育萬物蒼生,給世代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提供了最為豐富的自然資源。

高黎貢山。龔德濤攝

高黎貢山是一座神奇的山脈,“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是其自然環境的真實寫照,立體的自然地理氣候,孕育了豐富的多樣性生物。高黎貢山也因此被稱為“世界物種基因庫”“生命的避難所”“哺乳類動物祖先的發源地”等。據統計,自1980年以來,高黎貢山共發現了六百多個動植物新物種,成為雲南和全國新物種發現最多的地區。

高黎貢山。董正東攝

窺一斑而知全豹,觀滴水而觀全海。高黎貢山的綠水青山,不過是雲南多元自然環境特征的一個縮影。

根據雲南省生態環境廳和中國科學院昆明分院聯合發布的《雲南省生物物種名錄(2016版)》顯示,雲南現記錄有大型真菌、地衣、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共11個生物類群25426個物種。其中,分布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151種、野生動物242種,分別佔全國的41%和57.1%。享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世界花園”“藥物寶庫”“香料王國”“生物資源基因庫”等贊譽。

綠水青山為雲南各族群眾提供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給科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命題和素材,推動科技成果不斷涌現——

由雲南中草藥創制的雲南白藥蜚聲世界。

因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聞名於世的抗瘧疾藥物元素“青蒿素”,最早就是在雲南實現大規模提取。

雲南屏邊種植的萬壽菊。屏邊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雲南花卉新品種數量和種類居全國第一。

雲南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個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化石庫。人民網 劉怡攝

雲南澄江動物化石群的發現,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提供了科學証據,被譽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科普展館內的亞克力種子杆。人民網記者 李發興攝

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昆明建立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保存了眾多野生植物種子、植物離體材料、植物DNA、微生物菌株、動物種質資源等,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領跑者之一。它使我國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特別是我國的特有種、珍稀瀕危種、具重要經濟價值、生態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的物種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也為我國在未來國際生物產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打下了堅實基礎。

……

綠水青山遮不住,科技創新不止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新時代堅持綠色發展的道路上,依托雲南豐富的自然資源而涌動的科技創新勢能,必將為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帶來源源不竭的驅動力。

(綜合雲南省科技廳官網、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官網、雲南省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官網、“COP15 春城之邀”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系列新聞發布會·保山、怒江、德宏專場發布會)

出品人 | 祝鴻偉

策劃 | 李發興

統籌 | 符皓

採寫 | 曾智慧、程浩、符皓、虎遵會、劉怡、蔡樹菁

視覺設計 | 李發興

動畫制作 | 庄志斌

宣推 | 虎遵會

出品 | 人民網雲南頻道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