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墨江:書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九個巨變

近日,“普洱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墨江專場發布會舉行。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委書記楊波作新聞發布,用9個巨變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墨江縣真抓實干、劈波斬浪、行穩致遠,一筆一畫書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答卷。
墨江居住著25個民族,生活著哈尼族十個支系,佔總人口的62.2%,是全國唯一的哈尼族自治縣,素有“哈尼之鄉”的美名﹔北回歸線從這裡穿城而過,建有世界上最大的北回歸線標志園——4A級旅游景區、省級科普示范基地,集中展示北回歸線文化,故有“回歸之城”的美稱﹔神秘的北回歸線造就生物多樣性,雙胞胎出生率達8.7‰,是世界平均概率的4.35倍,更有“雙胞之家”的美譽。
墨江縣城。
十年墨江,經濟發展成績斐然,發展勢頭更加強勁,發展前景更為廣闊
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36.4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90.32億元,增長2.5倍﹔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19億元,年均完成51.9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2012年的2.72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4.03億元,增長1.5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2年的9.9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1.91億元,增長2.2倍﹔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921元增加到2021年的13368元,增長3.4倍。2016年、2019年榮獲全省“縣域跨越發展進位縣”稱號。
哈尼山鄉。
十年墨江,勠力同心攻堅拔寨,永久摘掉貧困縣帽子,牢牢守住疫情防控安全
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硬任務”。144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98450人全部脫貧,兌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庄嚴承諾,貧困群眾向鄉村振興邁進。
全力啃下恢復重建“硬骨頭”。實施民生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等恢復重建項目255個,完成民房恢復重建23446戶,集中安置66個點3301戶,災區群眾生產生活迅速恢復,發展水平較震前大幅提高。
齊心筑牢疫情防控“硬屏障”。全力以赴構筑“群防群控、聯防聯控”嚴密防線,牢牢守住、守好普洱“北大門”,持續保持“零疑似、零確診”良好防疫成果,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貢獻了墨江力量。
紫米產業。
十年墨江,產業發展華麗轉身,支柱產業基礎更牢,新興產業齊頭並進
優布局、變分散為集聚。一產增加值由2012年的10.15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27.42億元,增長2.7倍,錨定目標發展壯大茶葉、生豬、紫米三大重點產業,2018年至2021年全縣糧食行政首長責任制考核連續四年全市第一,獲全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茶產業“十強縣”、全國“百縣·百茶”稱號﹔成功引進四川鐵騎力士集團發展25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墨江紫米”入選“雲南省名牌農產品”、“雲南六大名米”之一,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証。
轉方式、變短板為動能。二產增加值由2012年的9.23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16.7億元,增長1.8倍,堅持做優存量與做大增量並重,穩步發展水電、礦業、林產加工三個支柱產業,重點發展工業品茶、飲料酒、冷凍水產品三個綠色食品產業,突出發展生物醫藥、生物飼料、建筑材料等新興產業,特別是抓住中老鐵路對外開放機遇,持續完善中老鐵路墨江通道經濟產業園承載功能,延長產業鏈條,率先成立雲南省首家預制菜產業創新研究中心。
揚優勢、變低效為高效。三產增加值由2012年的17.02億元提高到2021年的46.2億元,增長2.7倍,建成國家級4A級景區1個,全市首家國際酒店高端品牌溫德姆落地墨江,哈尼民俗文化旅游線路入選農業農村部精品旅游線路推介,中國·墨江北回歸線國際雙胞胎節暨哈尼太陽節先后榮獲最具國際影響力的節慶品牌、最具國際影響力民族節慶、最具民族特色節慶殊榮,被列為雲南省重點打造的民族節慶之一。
墨臨高速、昆曼高速交融。
十年墨江,城鄉基礎日新月異,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城鄉建設協調推進
出行更方便。中老鐵路如期建成,墨江步入動車時代﹔墨臨高速建成通車,兩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三級公路改擴建全面鋪開,建制村通硬化路達100%,基本形成以鐵路和高速公路為主線、干線公路為支撐、農村公路為基礎的公鐵聯運綜合交通網絡。
飲水更安全。實施“五小”水利、農村飲水安全等各類水利工程8832件,建成中葉、京平、山神廟等一批水庫,有效灌溉率達到33.24%,高標准農田達17.93萬畝。
能源信息更便捷。實施線路聯絡工程、配電自動化建設項目,2305個村民小組接通380伏動力電﹔5G信號實現縣城主城區和鄉(鎮)集鎮全覆蓋,4G信號、廣播電視、寬帶網絡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城市宜居。完善國土空間規劃,拉開城市發展框架,持續推進開發建設西片區、下南片區、北部片區,城區面積達6.96平方公裡,城鎮化水平從23.5%提高至38.48%﹔完成77個老舊小區和聯珠、天溪集貿市場整體功能提升改造﹔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成效顯著,特別是“管集市”專項行動在省級第三方考核中全省並列第一。
墨江縣城雙胞小鎮。
十年墨江,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民生保障更為牢固,文化事業百花齊放
墨江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投入民生領域資金203.07億元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堅持用“學生成長成才”換取“人民滿意的教育”。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比十年前分別提高17.27、19.59、32.34個百分點,獲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組織優秀縣稱號,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通過國家督導評估驗收榮獲全省並列第一,第三輪省對縣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估獲“優秀”等次,在全市率先榮獲“雲南省教育工作先進縣”稱號。
堅持用“健全體系”換取“人民健康”。持續提升醫療衛生水平,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優化基層醫療衛生資源布局。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公共衛生應急指揮體系基本建成,疾病防控和醫療救助能力全面加強,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堅持用“傳承創新”換取文化事業“繁榮攀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大力提升,一批文藝作品、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榮獲國家、省市級獎項和保護名錄,墨江文廟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朱德領袖題詞碑等文物被命名為雲南省革命文物。
中老鐵路墨江站。
十年墨江,改革開放碩果累累,深化改革縱深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優化一流營商環境在審批服務上實現新突破。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深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探索創新推出“八辦”政務服務模式,實現18個部門205項行政許可事項集中審批,1199項政務服務事項進駐政務服務中心,進駐率達100%,審批實現“隻進一扇門”的目標。
招商引資在內引外培上實現新突破。建立健全招商引資機制,全力構筑大招商工作格局。成功引進一批大企業、強企業,招商引資協議資金達308.39億元,哈尼大地成為了投資熱土、興業沃土、創業樂土。
民族和諧。
十年墨江,社會和諧民族繁榮,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民主政治建設全力推進。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健全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監督制度,豐富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內容和形式,推動和保証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推動協商議政成果轉化運用,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水平全面提升。
大統戰工作格局全面構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持續做好“三化”治理,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146個、示范學校11所、少數民族特色村寨4個,聯珠鎮者鐵村勐簸組被命名“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曼平村岩子營組和仁裡村大寨組被命名“雲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安全發展底線全面筑牢。圍繞“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統籌推進國家安全工作,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鞏固“平安縣”“無毒縣”創建成果。掃黑除惡工作名列全市前茅。著力防范化解各類重大風險,創新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墨江模式”,2016至2020年榮獲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稱號。2021年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位居全省第7、全市第1。
大江野釣。
十年墨江,生態文明成果凸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圍繞“三大保衛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萬人清河行動”和城區河道環境綜合整治,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常林河水庫榮獲“雲南省美麗河湖”稱號。高質量開展109個村庄規劃,縣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9.7%,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達99.79%。
圍繞“幸福康養”推進美麗墨江建設。成功創建“雲南墨江國家森林自然公園”,創建省級生態鄉(鎮)14個、省級森林鄉村30個、市級生態村(社區)133個、市級美麗村庄4個,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7.61%,比十年前提高8.84個百分點,榮獲“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森林康養基地建設縣”稱號,聯珠鎮、景星水之靈茶業庄園入選第七批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單位。
圍繞“共生共融”推進和諧家園建設。亞洲象首次探訪墨江,成功舉辦第十個“世界大象日”活動,迎接北移亞洲象群平安回歸,為促進人象和諧、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積極貢獻。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十年墨江,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強基固本涵養生態,政治更加清明清朗
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緊扣“點點都強、處處可看”目標定位,深入開展 “門戶黨建”創建工作,不斷豐富品牌建設的厚度和力度,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中組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在墨江成功舉辦新時代基層干部主題培訓示范班,創新提出“五務必”“七項措施”“十學”等做法,打造出可復制、可參考、可推廣的精品示范模式。
全面從嚴治黨縱深推進。以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和執著,忠實履行“兩個維護”重大政治責任,不斷推動政治監督具體化、常態化。緊盯重點領域、重要環節、關鍵崗位,全面落實黨員、公職人員“八小時外”監督機制,實現監督對象“全覆蓋”。准確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監督執紀由“懲治極少數”向“管住大多數”延伸拓展,持續涵養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形成了心齊、氣順、勁足的生動局面。(墨江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