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綠春:“興邊富民”道路越走越寬

8月12日,“紅河這十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綠春縣專場發布會在紅河蒙自召開,綠春縣委書記何陽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春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春縣以實際行動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與全國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達58.98億元,是2012年的3.1倍,年均增長10.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33億元,是2012年的2.94倍,年均增長13.24%﹔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9.89%、29.43%,縣域經濟顯著增強。
綠春縣城全景。張洪科攝
交出脫貧攻堅答卷
譜寫鄉村振興壯美篇章
綠春縣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盡銳出戰、奮楫篤行,83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22544戶106710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建設54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和1個分散安置點,2338戶10686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挪窮窩、斷窮根。
綠春縣的脫貧攻堅戰已取得全面勝利,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正緩緩展開。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工作要求,做到力度不減、靶心不移。鄉村振興機構隊伍銜接平穩過渡,搶抓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各項政策機遇,因地制宜探索鄉村振興有效路徑,啟動實施“黨建引領,六村同創”鄉村振興示范建設,分年分批打造一批示范村。
與此同時,綠春縣還全力推進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堅持教育優先,嚴格落實教育惠民政策,全縣學前三年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穩步提高。
——深入推進健康綠春建設,加快醫療衛生項目建設進度,行政村衛生室全部達標,鄉鎮衛生院、縣級公立醫院均達到脫貧成果鞏固標准。
——織密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十年來,發放城鄉低保金9.57億元、各類救助金1.42億元。農村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率達76.49%,開發公益性崗位吸納2000余名低收入脫貧人口就近就業。
——加強民族文化傳承利用,涌現出《跳鼓》《新米節》等一批民族文化精品。
聚焦發展第一要務
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
綠春縣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穩定糧食生產面積40萬畝,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建成特色產業園區、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成功引進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三區兩基地一示范點”產業布局﹔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完成改革事項864項。黨政機構改革順利完成,全面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放管服”改革全力推進,邊境發展政策利民惠民。
經濟發展要看“面子”更要看“裡子”。綠春縣著力破解瓶頸制約,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堅持交通先行,全力加快路網建設,全縣公路通車總裡程達到4493.7公裡,行政村、自然村道路硬化率分別達100%、89.9%﹔扎實推進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城鎮集中供水率、農村安全飲水覆蓋率達100%……深入推進“美麗縣城”建設,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城市品質不斷提升。
黃連山水庫。吳俊鑫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擦亮綠色發展名片
綠春縣因“綠”而名,因“綠”而興。
2021年,全縣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9%、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名紅河州第一,飲用水質達標率100%,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均位居紅河州首位……
肉眼可見的成效離不開綠春縣因地制宜的生態保護機制。通過持續開展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面山通道綠化,建成阿倮歐濱森林公園一期、二期工程,臘姑、桐株梯田片區列入國家級濕地公園保護區,生態環境整體向好,美麗綠春建設邁出新步伐。
愛護“綠”懂得“綠”還要用好“綠”。綠春縣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著力把生態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
民警在邊境巡邏。譚震攝
打造邊境小康村示范
確保邊疆長治久安
邊境穩固,固在勠力同心。綠春縣樹牢“不謀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謀全局”的理念,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唱響“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的主旋律。一方面,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作為綠春發展的生命線,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完成全省邊境小康村示范點二甫新村建設,全力打造富邊樣板、穩邊示范、守邊屏障﹔另一方面,深化法治綠春、平安綠春建設,扎實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戰爭,持續抓好邊境地區綜合整治,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扎實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周勇、吳富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