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陸良:興水利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緊緊圍繞“興水強縣”戰略目標,抓機遇、興水利、優環境、促生態,以水興農、以水惠民,為陸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水務力量。
陸良縣蓮花田水庫水源地植被良好、水質良好。
十年間,陸良創新農田水利改革領跑全國
在陸良縣小百戶鎮炒鐵村,連片的高品質露天蔬菜長勢喜人,即使在炎熱的夏日,在高標准農田噴灌的作用下,蔬菜也顯得格外脆嫩。傍晚時分,村民王國生拿著水卡在射頻刷卡器上一刷,田間的噴灌瞬間噴洒出水花,王國生則在一旁跟鄰田老鄉探討要種植何種錯季蔬菜增加收入。
7月中旬,本是玉米抽穗結苞的黃金階段,然而炒鐵村的水果玉米收割已進入尾聲,王國生搶抓時間收完玉米又種上小白菜,他說這完全歸功於農田水利的改革,讓田間管理便利了很多,也極大地提高了農作物錯季種植的成活率。“過去種地都要靠天落雨、靠拉水才能種出庄稼,現在種地太方便了,水卡一刷就出水,錯季種植蔬菜都沒問題。”王國生說道。
農田水利改革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陸良縣的重點水利工程,2014年,陸良縣以炒鐵村為試點,投資2700余萬元建成恨虎壩中型灌區微灌高效節水設施,覆蓋農田10000畝。農田水利改革讓當地產業由過去單一的烤煙種植逐步向蔬菜、玉米、土豆等多品種種植轉變,改變了群眾“靠天吃飯”的現狀,實現了“靠田致富”的夢想。
陸良縣小百戶鎮炒鐵村黨總支書記錢建祥介紹:“十年前我們的畝產值隻有3000元左右,現在產業的多元化、多季節種植,畝產達到了1萬元以上,群眾的人均收入也由過去的3000多元增加到現在的1.8萬元以上。”
在農田水利改革探索中,陸良縣大膽創新,引入社會資本和市場主體,建立初始水權分配機制、水價形成機制、節水獎勵機制、合作社參與機制等7大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了水利設施建設成本大、管護難的問題,先行先試的模式領跑全國農田水利改革工作,在全國多地推廣復制。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陸良縣建成高效節水面積16.58萬畝。“十四五”期間,預計再建9萬畝,為鄉村振興奠定扎實的水利支撐。
陸良南盤江綜合治理后打造的生態景觀。
十年間,陸良全面解決了100多個村委會的飲水安全問題
飲水是最大的民生要事。龍海鄉、活水鄉是陸良境內海拔最高、飲用水最為缺乏的鄉鎮,受自然因素的制約,過去村民生活用水都是“靠天解決”。為解決龍海山區群眾飲水問題,多年來,陸良縣水務局先后在兩鄉鎮投資4650萬元,實施愛心水窖工程,建設了15500個水窖,基本解決了龍海山區群眾飲水難的問題。龍海鄉核桃村村民張富見說:“過去我們隻能到很遠的地方拉水來吃,后來修建了小水窖,飲水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是如果年份雨量不好,吃水還是會受影響。”
為讓群眾喝上干淨、衛生的自來水,2021年,陸良縣水務局投資2.34億元啟動農村供水保障3年專項行動,新建處理水廠5座、泵站10座、供水管道74.6公裡、配水網管1596公裡,項目覆蓋龍海鄉、活水鄉、召夸鎮三個鄉鎮。目前工程正在加緊作業中,預計年底能建成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后,將有效提升三個鄉鎮10.27萬人口的飲水質量,讓山區、半山區群眾也吃上安全、干淨、衛生的自來水。
讓群眾“喝上水”到“喝好水”,十年間,陸良縣水務系統通過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農村供水保障三年專項行動等項目,興建大壩沖水廠、鬆山水廠、大壩沖至縣城抗旱飲水工程,強化農村水源點管護、加大農村飲水管網建設,通過光伏提水、浮船取水、淨水設備的升級改造、智能水表的配套安裝等措施,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陸良縣水務局副局長張洪波介紹說:“十年間,陸良縣多方籌資4.2億元,對農村飲水工程進行新建、改擴建和鞏固提升。截至目前,全縣共建成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211件,分散式供水工程24523件,覆蓋農村人口從十年前的49萬人增長到現在的57.73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從69%增長到94.12%,農村飲水從解決飲水困難到保障飲水安全有了質的提升。”
陸良縣農田水利改革應用節水模式助力產業發展。
十年間,陸良水利工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8.79億元
十年來,陸良縣扎實開展了中小河流治理、水源工程建設、飲水安全項目、五小水利重點縣建設、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渠系配套及灌區建設、脫貧攻堅及農田水利改革等各項重點工作,共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8.79億元,完成215件水利項目建設。
在抓實興水利、除水患工作的同時,陸良縣將水環境綜合治理作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又一重要抓手,通過投資12.7億元對縣域內水系進行綜合治理,構建新老盤江和閻芳河為骨架的水系格局和“一心三帶”的濱水景觀格局,通過水系連通、水美鄉村、河道綠化、美化等措施,改善水生態環境,提升延河群眾居住環境。
與此同時,以河長制建設為抓手,建立三級河長四級管理體系和多部門聯合巡查機制,發揮“河長+檢察長”工作合力,加強水環境常態化管護力度,實現環境優、生態美的社會效益。
據介紹,在水利工程建設中,陸良縣以水系為脈絡,以河長制為抓手,堅持工程建設與管理並舉,突出水資源保護與利用並重,統籌推進水安全、水生態、水文化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不斷加強水生態綜合治理,努力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水環境的向往。(桑俊燕、史延波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