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藍花楹“賞花”激活青年文創消費市場

俯瞰開滿藍花楹的教場中路。昆明市五華區融媒體中心提供
藍花楹盛開的四五月期間,來教場中路賞花的市民和游客眾多。劉屹/攝
微風過處,花瓣翩翩。昆明一條開滿紫色鮮花的街道被年輕人熱情追捧,成為昆明夏季的旅游招牌。
今年5月,這條充滿“藍色夢幻”的街道上的藍花楹市集線下銷售額達150萬元。僅“五一”期間銷售額就達70余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多萬元。
1984年,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將10多株開藍紫色花蕾的紫葳科落葉喬木,從阿爾及利亞移植栽種在當年昆明光禿禿的教場中路道路兩側。后來,人們才知道它叫“藍花楹”。如今,整條街的藍花楹已增加到551株,教場中路也被稱為“藍花楹大道”,成為五華區精品旅游路線。連續4年舉辦的藍花楹文化藝術節,在每年夏天藍花楹怒放時,成為昆明“市民的節日”。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藍花楹盛開的四五月間,前來教場中路賞花的市民和游客達40余萬人次,教場中路藍花楹IP全網曝光量超過兩億次。
“來拍花的人像趕集一樣,摩肩接踵。”每天在這條街上穿行的公交車司機李華說。
承接今年翠湖四時“花YOUNG五華”第四屆藍花楹文化藝術節&消費季策劃工作的,是2013年從雲南藝術學院畢業的周夢楠,在他看來,藍花楹文化藝術節的定位是:“青年文創助力新經濟發展”。
在周夢楠帶領的年輕團隊的策劃下,今年的藍花楹文化藝術節愈發顯示出了“市民化”和“年輕態”:街道上有藍花楹能量站、主題文創體驗店、新國潮漢服文化體驗點、快閃咖啡巴士、昆明聶耳交響樂團現場“花季音樂會”、百米主題牆繪、傘藝打卡點、藍花楹巨型扭蛋機,以及人人都可報名參加的“教場楹嫣”宣傳大使賽和沿盤龍江漫步花下健康走等。受邀來的百名自媒體平台博主現場直播,教授網友“打卡攻略”和“拍照技巧”。
有60多個餐飲和手工文創攤主入駐的藍花楹JOY市集,成了青年創意展示的平台,眾多青年創業者紛紛推出“藍花楹紫色風潮”產品:用雲南本土咖啡和雲南的花、果制作的文創咖啡飲品“藍楹楹”和“紫嚕嚕”,成為年輕消費者拍照打卡的網紅飲料。它們的制作者黃彪和他的合伙人是第一次參加藍花楹文化藝術節,“沒想到咖啡和文創的CP感可以這麼強。”黃彪說,通過對傳統咖啡口感和“顏值”進行改良,他們創立的“四葉咖”品牌實現了“做出一杯有鄉愁香氣的雲南咖啡”的願景,讓不少年輕人愛上了本土咖啡。
第一次參加藝術節的擴香石手工藝制作人杏茶,賣出了50余件自己設計制作的產品﹔麥舍甜品的李玥祺制作的藍花楹蛋糕,每天出售近百個﹔問象美術館推出的藍花楹胸針讓年輕女孩愛不釋手,一搶而空。
本屆文化藝術節上,藍花楹雪糕售出6萬多支﹔文創胸針飾品開幕當天銷售800多枚,日銷售額3000余元﹔藍花楹主題咖啡“五一”期間日最高銷售量831杯,日銷售額兩萬余元。
數據顯示,在藍花楹文化藝術節的帶動下,今年“五一”期間,五華區接待游客63.7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4.44億元。
“藍花楹文化藝術節就是要帶動青年文創產品‘出圈’。”蓮華街道辦事處主任張媛介紹,在2021年的第三屆藍花楹文化藝術節上,共青團昆明五華區委聯合相關部門推出的“紅色青創·藍花楹青年文化創意大賽”,吸引了不少青年創業組織、創業者、大學生和高校創業團隊參與。在張媛看來,青年是最具活力的市場主體,青年設計讓青年成為消費主力。藍花楹青年文創的“出圈”,展示了青年創意融入經濟生活的蓬勃生機,文化藝術節助推了青年文創產品的開發和市場投放,把青年的創新能力激發了出來。
目前,昆明盤龍江邊、翠湖等10余條街道種植了3000余株藍花楹。同時,冬櫻花大道、銀杏大道、欒樹大道、紫薇大道、梅花大道、元寶楓大道、海棠大道等主題街道上,“賞花經濟”正在激發城市文旅新活力。
受花期影響,為把賞花的“短期經濟”變為“常年經濟”,五華區正在嘗試延續“賞花經濟”的生命力,如對各類創業組織進行扶持和幫助﹔依托五華區深厚的歷史文化,融合藝術、文教、科普等業態,推出更多文娛活動和特色文創產品。
5月27日,在五華區政協的組織下,五華區政協委員、居民、商戶、文化人士代表,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就促進“藍花楹藝術節”商旅文融合發展進行了協商討論,並進行了直播。超11萬人次線上收看了這一“協商在基層”的議事會,評論區十分“熱鬧”。不少網民認為,這場與花有關的協商議事會很“接地氣”,解決的是老百姓身邊的事。( 張文凌 王佳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