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

楚雄元謀:綠色發展為村庄致富添彩

2022年05月07日10:47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元謀縣志願者助力雷丁村鄉村振興志願服務。賈冬冬攝
元謀縣志願者助力雷丁村鄉村振興志願服務。賈冬冬攝

享有“全國生態文化村”“雲南省旅游名村”“元謀縣美麗鄉村示范村”等稱號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黃瓜園鎮雷丁村,是國內著名的酸角生態文明村,百年酸角樹在這裡隨處可見,以不可復制的酸角生態和人文歷史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打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特色生態品牌。

走進雷丁村,沿著寬闊的進村公路望去,一排排高大酸角古樹映入眼帘,雪白的牆壁在樹林中很是顯眼。據了解,該村至今保留了大大小小600余棵酸角古樹,其中最大的一棵“酸角王”據考証已有1600年歷史。

“前幾年村裡的一位98歲老人告訴我,在他還是孩童的時候,這些酸角古樹就已經是現在的樣子了。”在元謀縣黃瓜元鎮龍山村委會雷丁村71歲楊源濤老人的家中,提及酸角古樹,楊源濤老人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他細數這些年“生態酸角、生活比蜜甜”的變化,“家裡分到5棵酸角樹,早些年外出務工費一天還只是四五元的時候,我們家5棵酸角樹一年就有一千多元的收入,當時別人是羨慕我們村的。”

“從過去到現在,酸角樹經濟價值一直很可觀,好幾家人都靠賣酸角供出來了大學生。”楊源濤臉上始終洋溢著笑容。楊家有兩個孩子,過去家裡收入全靠5棵酸角樹,兒女才得以讀書在外參加工作。如今,他家裡蓋起了舒適的洋樓,酸角古樹在院裡牆角邊依然高高聳立。這些年來,酸角樹撐起了雷丁村的一片天。

讓楊源濤更加自豪的是這幾年村裡環境的變化。“過去村裡多數是酸角樹,現在還有香樹、椿樹、榕樹、鳳凰樹,家家門前都有小花壇,村裡還建垃圾池,出門就是水泥路,到處干干淨淨,看著就舒心。”

近年來,雷丁村圍繞美麗鄉村建設,依托雷丁生態文化村打造契機,落實生態補償機制,結合打造以連片的黃豆、番茄田園景觀,不僅引來東西南北游客駐足流連也走出了一條產業強、農民富、生態美的蛻變之路。2021年該村僅酸角共收購10余噸,價值達10萬余元,特色酸角已成為全縣靠生態經濟強村富民的先進典型,同時也被評為生態宜居鄉村。

在元謀縣黃瓜園鎮雷丁村黨員文化活動室旁的農家裡,77歲的康繼榮更是對酸角樹情有獨鐘,她是村裡最有名的酸角豆花手藝傳承人,在她看來,百年的酸角樹如今變成了她的致富門路。酸角汁、酸角糖、酸角冰棍、酸角果脯、酸角涼粉、酸角豆花.....生態酸角樹帶來的經濟價值數不勝數。十多歲開始學點豆花,每天清晨五點半起來現磨黃豆,煮酸角水、熬豆漿、打豆花是康繼榮的日常生活,口感清爽的酸角豆花是酸角經濟價值的一個縮影。

盡管酸角價值數不勝數,但最讓村裡人驕傲的還是酸角樹帶來的生態發展變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雷丁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不僅改變了村民的生活,也改變了村民的想法。村裡編排的花燈大家也非常青睞。

“鄉村振興,生態優先,我們鎮上、村裡幫建了小涼亭、小石桌,增加了巷道的綠化美化,生態好了,村裡的老人早晚都出來溜圈,中午約在酸角樹下小涼亭裡打扑克娛樂,日子是越過越幸福了。”雷丁村黨支部書記楊漢聲說:“我們把酸角樹劃分到各家各戶,現在酸角價值也高,群眾愛護意識增加,依靠生態保護,農戶辦起了生態農家樂,村子熱鬧了,群眾腰包也鼓了……下一步將繼續管護好酸角樹,擦亮全國生態文化村這張名片,繼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如今的雷丁村,“村在林中、院在樹中、人在綠中”,已是當地人的山水鄉愁地。徜徉在雷丁村裡,村內的幾條主干道籠罩在酸角樹下,村民們三五成群的聚在樹下一起享受夏日的清涼,綠色、生態的酸角樹真正成為了雷丁村民幸福的依靠。(邱艷)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