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鎮沅:林下中藥材種出致富“良方”

程浩、曾智慧
2022年04月25日15:22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地處哀牢山與無量山之間,這裡資源豐富,特色鮮明。“十三五”時期,當地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啟航“十四五”,鎮沅縣委政府明確,努力把鎮沅建設成為普洱茶產業引領區、全國鄉村振興示范點、全國健康生活向往地,闖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發展邁向高質量,產業基礎是關鍵。當地“十四五”規劃明確,圍繞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建設發展“4個50億”產業。即茶產業總產值突破50億元,高原特色農業(除茶產業)總產值突破50億元,綠色工業總產值突破50億元,旅游和現代服務物流業總產值突破50億元。

    藍圖已繪就,鎮沅縣委政府樹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識,隻爭朝夕,朝著既定目標努力奮斗。

4月中旬,從雲南省鎮沅縣勐大鎮集鎮出發,駕車駛過一段山間公路,再駛過一段顛簸的砂石路,桂花甲生物產業有限公司林下藥材種植基地到了。基地裡,一棵棵挺拔的雲南鬆下,滇重樓、滇黃精等中藥材正在倒苗,公司負責人宋偉徒手挖滇重樓的根部,展示藏在深山中的“寶貝”。

林下中藥材種植——滇黃精。人民網 曾智慧攝

宋偉早年外出打拼,前幾年回鄉后瞄准林下產業,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他介紹,目前基地種植中藥材1500多畝,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種植滇重樓、滇黃精、龍膽草、白芨、石斛等,其中滇黃精七百多畝,滇重樓一百多畝,龍膽草五六百畝。

林下中藥材種植周期長,需花費不少時間和人力,且投資見效慢。拿滇重樓來說,生長期要七八年,目前才長了3年﹔黃精成長期要四五年,目前也才長了3年。再者,人工成本不低,雨季到來后,每天需要二三十人除草、護苗,“每天要支付給務工人員工資得兩三千元。”

宋偉正查看自己藏在深山中的“寶貝”——滇重樓。人民網 曾智慧攝

在宋偉看來,林下種植中藥材是“燒錢的買賣”,可既然做了,就必須得做好。最關鍵的是,怎麼能降低種植風險?他覺得,品種和技術是關鍵。公司發展過程中,他結合當地優良的生態環境和氣候土壤條件篩選出最合適的品種,同時,多途徑對接,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合作,讓專家隨時可以為基地裡的藥材“把脈問診”。

而且,為響應國家綠色發展的號召,公司種植的中藥材多進行有機種植,目前滇黃精有680多畝已通過有機認証。“我們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土壤定期檢測……”他語速飛快。

滇黃精。人民網 曾智慧攝

公司遠近聞名,宋偉覺得有必要為鄉親們做點什麼。發展中,他多次組織農戶參加中藥材規范化種植技術等相關技能培訓,讓越來越多的人掌握林下中藥材種植和初加工技術。目前,公司已帶動一百多戶村民種植中藥材,拓寬了他們的致富路。與此同時,公司用工量很大,這兩年每年達4000人次,村民們可以就近務工,又是一筆收入。

到目前為止,桂花甲生物產業有限公司還沒多少收益,去年通過賣苗獲得40多萬元的收入。宋偉說自己會堅持下去,中藥材不愁銷路,公司會堅持打好“綠色牌”,走實“生態路”。

桂花甲生物產業有限公司林下藥材種植基地一角。人民網 曾智慧攝

宋偉大致算過賬:成熟后,滇重樓畝產量能達到2噸左右,每畝保底收入30萬元﹔滇黃精畝產4噸左右,畝產值預計七八萬元。“七百多畝滇黃精,毛收入就是四五千萬元﹔重樓100多畝,毛收入就是三千多萬元……”他預計,基地的中藥材全部採收后,毛收入能突破1億元。

宋偉現在等著雨季到來,到時地裡的中藥材將重新發芽,長出枝干。

林下中草藥種植——滇重樓。人民網 曾智慧攝

目前進入基地還有段土路,鎮沅縣相關領導到基地考察時曾提到,會盡快硬化這段路,幫助基地發展生產的同時,也幫住在基地附近的村民解決出行困難。

桂花甲生物產業有限公司只是雲南鎮沅發展中藥材產業的縮影。近年來,鎮沅縣圍繞雲南省提出的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部署,盤活林下土地資源,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公司+科研機構+基地”“協會+種植戶”等中藥材種植發展模式。

目前,鎮沅縣中藥材種植面積近3萬畝,林下藥材種植正逐步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未來五年,當地將推進“品牌打造和市場推廣、優勢特色道地藥材培育、中藥(民族藥)康養體驗培育、人才團隊培引、龍頭企業培育”五項重點工程,實現滇黃精、滇重樓、白芨、雲茯苓、滇龍膽等重點中藥材品種種植5萬畝以上、產值4億元。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