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個舊小蔓堤村:移民搬遷搬出美麗傣村
紅河岸邊,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個舊市蔓耗鎮黃草壩村小蔓堤村民小組,綠水繞村流,枝頭花正紅,白牆灰頂的傣家小院掩映其間,儼然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卷。
航拍小蔓堤村。徐彬攝
以前的小蔓堤村很“土”:路是土路,晴天灰,雨天泥﹔房子多是土坯房,碰到雨天,外邊下大雨,屋裡下小雨。
鄉村要振興,農村必須美。近年來,借助整村移民搬遷,小蔓堤村煥發生機,山更綠水更清,村民更幸福。
航拍小蔓堤村。徐彬攝
滿是農家煙火氣
穿過小蔓堤村金黃的傣家特色寨門,花叢一路簇擁,路面寬敞整潔,傣家小院整齊排列,家家門口,芒果、石榴、荔枝等果樹相間而種。晌午時分,鍋碗瓢盆碰撞聲聲聲入耳,滿是農家煙火氣。漫步紅河岸邊,有種偷得浮生半日閑的自在愜意。
蔓堤,傣語意為河邊壩上的村子,全村46戶216人,傣族佔九成以上。小蔓提村黨支部書記白志誠說,以前村民住河邊,祖輩種地,地瘠人窮,日子艱難。
2009年,馬堵山水電站建設,村子被規劃為電站蓄水區。借此機遇,市鎮兩級抓實移民搬遷項目,整合資金,在老村上方100米處建成46座傣家民居,還集中力量補齊短板,實施通水、通電、通路工程,並修葺傣家寨門、水上碼頭、木棧道,旨在讓村裡建筑美化、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溝渠淨化、村庄綠化,全面提升人居環境質量。
46座傣家民居分60多平米、80多平米、100多平米3種戶型,人均補13000元,老房子抵一部分,不夠的自己補。“我家三口人,住的是80多平米的房子,政府補了39000元,老房子抵了2萬多元,自己隻添了2萬多元。”白志誠說。
搬遷后,小蔓堤村煥發生機。“土路變成了硬化路,不再是晴天土,雨天泥﹔房子再也不怕風吹雨淋﹔廁所是水沖式,干淨又衛生……”一個宜居的寨子,成為白志誠和村民們的幸福家園。
航拍小蔓堤村。徐彬攝
感受傣家寨子的自然與愜意
風光宜人是先天優勢,如何保持?村裡開展清潔行動,農村環境更干淨。
衛生集中打掃日、衛生庭院比拼、衛生管理獎勵制度……除了設置公益崗位,鎮裡、村裡採取有效舉措,動員村民投身美麗家園建設,共建、共管、共評,強化村民環境衛生意識,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做到村庄干淨、整潔、美觀、有序。
來到一戶人家,四方庭院,干淨利落,房前屋后種滿花草,雜物擺放得整整齊齊。“每天早上把房前屋后收拾一遍,家裡干淨了,心情也暢快。”這家戶主說。
村子在紅河邊,如何讓天更藍水更清,黨員帶頭巡河外,村裡設立專門的巡河員,每天沿河查看,發現電魚、亂倒垃圾等立即制止。村裡還制定村規民約,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圍內採砂、採石、取土,嚴禁使用高農高殘農藥化肥等都在其中。
航拍小蔓堤村。徐彬攝
村裡景美,有發展鄉村旅游的潛力。市鎮兩級政府投入資金,打造餐飲、住宿、休息、娛樂服務一條街,讓美麗成為生產力。白志誠說,疫情前兩年,村裡連續舉辦兩屆潑水節活動,吸引上萬名游客前來體驗游玩的同時,帶動了村裡不少勞動力就業。游客們欣賞傣家舞蹈、品嘗傣家美味、購買傣家服飾和工藝品,玩得不亦可乎。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游客減少,村裡免費組織技能培訓,廚師、電焊、直播等培訓項目吸引不少村民前去。
村民們正耐心等待疫情過去。我們也期待,若你喜歡親近自然,可到小蔓堤村,漫步紅河岸邊,感受這個傣家寨子的自然與愜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