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傳人付雲龍:文心雕魂 刻境塑意
在雲南撫仙湖畔牛摩村,說起雕塑技藝,人們都會想到雕塑傳人付雲龍。從業近30年,付雲龍匠心堅守祖輩留下來的雕塑技藝,在他的竹刀下,一件雕塑作品就能記錄一個故事。
走進牛摩村付雲龍家的庭院,各式各樣、神態生動的雕塑品映入眼帘:有喜獲豐收,載歌載舞,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農人﹔有手托下頜,遠眺湖光山色的婦女﹔有山林間,忙著趕路的彝族牛幫馱運隊……這些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雕塑作品均出自玉溪泥塑傳人付雲龍、付力仁父子之手。
付雲龍出生於1966年,他的祖父、父親都是當地有名的手藝人,自小耳濡目染的他對雕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成年后,在雲南大學一位教授的幫助下,他有機會到雲南藝術學院雕塑班進修了三年,不僅開闊了視野,提高了技藝,對雕刻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想法。
付雲龍說:“去學校裡面學,就是理論跟實踐結合,回來以后就下定決心從事這個工作,其他人看著可能是一堆廢棄的東西,但是在我們眼睛裡面,可能就會變成寶貝,因為這些材料拿來嫁接,綜合用在一處就形成材質上的鮮明對比,還有構成作品的美感。”
付雲龍的雕塑作品大多模擬大自然生物各種生動的形態,創作題材多來源於雲南少數民族文化和撫仙湖周邊的文化元素,《車水捕魚》《界魚石》等作品展現了撫仙湖邊古老的漁文化,《奇蝦》《撫仙湖虫》等作品則把帽天山生物多樣性活靈活現的呈現出來。從泥塑到石雕,不論是雕塑材料的多樣性,還是作品的題材的構思都不拘一格,極具想象力。
“我們做手工藝,做出這些作品來,代表我們家鄉一種的美,一種文化的延續,這些文化是其他地方沒有的,也是一種宣傳家鄉,宣傳地方文化的方式。”付雲龍說。
2014年,付雲龍被確定為石雕技藝“玉溪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2020年獲得“雲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多件作品入選省級和國家級展覽,國內、國際獲獎作品更是數不勝數,多件作品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如今,付雲龍父子創作了近四年的作品《中華一家人·共進一道門》即將完工,作品採用漢白玉雕刻出中國56個民族112個頭像,每個民族均雕刻男性、女性各一名,面部神態各不相同,每個民族具備的民族特征、民族風情、文化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每個雕塑頭像重量均在30公斤左右。
據介紹,該組作品預計在今年九月底完成收尾工作進行展出。說起未來的傳承與發展,從小深受家庭藝術熏陶的付力仁在油畫專業畢業后,決定接下父親的接力棒,除了練好父親泥塑、石雕的技藝,他還想學習當代更多的雕塑手法,融入更豐富的民族文化元素,把本土文化帶到更多的地方去。
付力仁說:“今后將繼續做泥塑造型方面的東西,此外,還會創作一些跟當下時代、民族相關的作品,以及撫仙湖周邊的文創產品出來,把這部分的文化帶到雲南省、帶到全國去。”(張婷、耿鈺、耿梓榕 澄江市融媒體中心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