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續寫民族團結頌歌

苗 春
2022年04月01日09:2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續寫民族團結頌歌

  影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劇照  出品方供圖

  影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劇照  出品方供圖

  2021年1月4日,時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村村委會委員、護邊員的拉齊尼·巴依卡,在喀什大學培訓時為解救落入冰窟的兒童不幸英勇犧牲,年僅41歲。近日,天山電影制片廠根據這位“時代楷模”的真實事跡改編的電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公映,受到業內專家和觀眾的好評。這部影片的名稱是1963年公映的經典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膾炙人口的插曲名稱。電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熱映,也讓新疆題材電影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

  給予觀眾精神力量

  “將近60年后,‘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成為一部新電影的片名,這既是對《冰山上的來客》的致敬,也體現了兩部電影在題材和主題上的內在聯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說。兩部影片講述的故事都發生在帕米爾高原,都唱響了民族團結、軍民一家的頌歌。不同的是,諜戰片《冰山上的來客》以你死我活的敵我斗爭為敘事主線,從真假古蘭丹姆與戰士阿米爾的愛情懸念出發,講述了我邊防軍與特務斗智斗勇,最終取得勝利並且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而英雄模范人物傳記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則以和平時期軍民攜手保衛邊疆、共建家園為主要內容,講述了巴依卡·拉齊尼的事跡和他家祖孫三代與解放軍共同巡邊護邊的故事。“某種程度上,《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冰山上的來客》的‘續集’,或者說是在新時代的重新寫作。”尹鴻說。

  電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中,少年拉齊尼目睹爺爺、父親和解放軍親如家人的場景,與解放軍劉紅軍叔叔建立了深厚感情。長大后他當兵、復員,繼承了護邊事業。當年劉紅軍為了保護少年拉齊尼而犧牲﹔30年后,劉紅軍之子、海歸路橋技術專家劉朝來到父親當年當兵的地方,和拉齊尼等當地民眾齊心協力修建盤龍古道和塔什庫爾干機場……影評人楊怡說,各族人民歷經千難萬險建成的、有639道彎的盤龍古道,融入了無數個劉紅軍和拉齊尼的青春和生命,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見証。

  新疆作協副主席葉爾克西·胡爾曼別克認為,近些年來,天山電影制片廠始終致力於創作體現中華民族主流價值觀的影片,保持著英模敘事的創作脈絡,歌頌光明,歌頌英雄,總能敏銳地抓住好題材,並在最短時間內獻給觀眾。《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出品人、總制片人、編劇高黃剛曾創作《真愛》《塔克拉瑪干的鼓聲》《遠去的牧歌》《昆侖兄弟》《歌聲的翅膀》等多部產生較大影響的新疆題材電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導演阿不都克力木·阿不力孜曾執導《歌聲的翅膀》等影片,入圍多個國際電影節展。這些扎根新疆、表現新疆的電影人,堅持小成本、正能量、大情懷的創作理念,用影片表達了愛黨、愛國、愛新疆、愛家鄉的情感,給予觀眾巨大的精神力量。

  講述真實感人故事

  高黃剛曾對媒體表示,天山電影制片廠始終堅持創作現實題材作品,用立意取勝。與情節緊湊、懸念迭出的《冰山上的來客》不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沒有講述愛情故事,沒有血與火的矛盾沖突,也沒有大反派。但影評人方惠民指出,主人公拉齊尼極具擔當意識和英雄主義色彩,影片整體上對中國西部的雄性之美作了透徹的詮釋,其心系祖國的高尚情懷、人與自然的詩意關系和以人為本的生命哲學足以征服觀眾﹔攝影在鏡頭、畫面上的細膩處理,傳達了真實情感,讓觀眾體會到英雄的人情味。

  阿不都克力木·阿不力孜說,影片“要用帕米爾高原的天之高遠、地之渾厚,來承載護邊員代代相傳的厚重精神力量”。影片沒有使用任何特效,全部還原真實場景,在帕米爾高原最冷、最高的地方拍攝。70多天的高原拍攝裡,團隊160人幾乎都被頭痛、頭暈、嘔吐折磨,有的人隻能邊吸氧邊工作。雖然隻有兩位專業演員,其余演員都是群眾,包括扮演成年拉齊尼·巴依卡的庫提魯克江·艾沙胡加,但電影呈現的故事和畫面極為真實質朴,震撼人心。

  影片中的諸多細節令人印象深刻,如護邊員在邊境線上用紅油漆描畫界碑上的“中國”二字﹔暴風雪中,拉齊尼招呼大家把牦牛圍成一圈,護邊員集中在圈裡取暖﹔在慶祝盤龍古道通車的摩托車騎行隊伍裡,出現了真人拉齊尼的身影……尤其感人至深的,是影片中鷹笛的細節。《西部》雜志社副主編張映姝指出,“拉齊尼”的意思是“雄鷹”,塔吉克族素有“鷹的民族”的美譽。“兩支鷹笛象征著風雪戍邊過程中結下的戰友情,象征著工地上埋頭苦干的兄弟情,象征著遇到困難互幫互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軍民魚水情。”她說。

  拓展新疆題材電影創作空間

  《冰山上的來客》中,帕米爾高原的險峻冰峰、湍急河流和成群結隊的雙峰駝,極大地滿足了觀眾對邊疆風光的想象。《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讓帕米爾高原繼《冰山上的來客》之后,再次出現在觀眾視野中。雪山、峽谷、艷陽、清流、峭壁、冰川,有雄偉、旖旎、壯美、磅礡的一面,也有嚴酷、冷漠、凶狠、無情的一面。影片中求學路上遇險、淚別瀕死的牦牛、勇闖吾甫浪溝等片段,都體現了這種地形地貌對人類而言難以想象的殘酷性,也體現了軍民守邊的艱苦卓絕,增強了影片的感染力。

  《冰山上的來客》對民族音樂的運用爐火純青。插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原本是塔吉克族婚禮上的舞曲,在著名作曲家雷振邦的改編下,成為一首表達友誼和愛情的歌曲。影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音樂也很動人,洋溢著濃郁的民族風情,著力營造了多民族文化融匯的氛圍。《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這首歌也在影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中多次出現,影片中採用的其他民間音樂、民歌也著力渲染背景氣氛,刻畫人物內心世界,與影片的情感表達和自然風物的展現相得益彰。

  影片《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結尾呈現了帕米爾高原欣欣向榮的鄉村新貌。影評人銀璐說,《冰山上的來客》誕生半個多世紀以來,新疆不斷發展進步,道路越來越寬廣,人們生活越來越富足,精神面貌煥然一新﹔而巍然矗立的邊防哨所依然忠誠地守護著祖國的大門。這是劉紅軍的理想、拉齊尼的心願。

  有人曾指出,地域遼闊、風光無限的新疆是一處“電影寶地”:地形地貌豐富多彩,抬腿入畫、舉步皆景,是攝影的天堂﹔各族人民能歌善舞、喜歡表達,是天生的好演員﹔不同民族文化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故事,為電影創作者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題材“寶庫”。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為代表的影片,正不斷拓展民族題材電影、新疆題材電影的創作空間。高黃剛表示,新疆題材電影將鏡頭對准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力求每一部影片都飽含濃郁的人文關懷和與眾不同的獨特氣質,這是新疆題材電影創出佳績的關鍵所在。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