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時不我待 打造全國一流營商環境

張帆 徐元鋒 祝鴻偉 程浩
2022年03月03日08:19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2月25日上午,春城昆明陽光明媚,海埂會堂內氣氛嚴肅又熱烈,雲南省委省政府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

“全省一季度新開工重大產業項目1343個,總投資336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643億元……”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人簡短介紹。

各州市主要領導匯報各自開工情況后,省委書記王寧下達“正式開工”號令……

2月25日,雲南省委省政府一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今天的產業項目,就是明天的經濟實力。王寧要求,要抓好服務保障,建立項目全過程協調服務機制,加強要素保障,主動上門服務,提高辦事效率,及時解決問題。他說:“要抓好招商引資,大力上好項目,以高質量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

產業建設和招商引資背后,是營商環境﹔沒有良好的營商環境,產業建設就失去了成長的“沃土”。作為后發展、欠發達地區,雲南抓營商環境也就抓住了發展的“牛鼻子”。2021年11月30日下午,新當選的省委書記王寧在中國共產黨雲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說,要大抓營商環境,力爭3年營商環境實現全面提升並進入全國一流水平。

奔著這一目標,雲南旗幟鮮明優化營商環境,切實解決企業發展遇到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為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賦能。

“一把手”工程 制度化落實

2月22日,普洱市江城縣委小會堂舉行了雲壹森重點項目落地工作推進會議暨江城縣乳膠產業合作項目框架協議簽約儀式。

江城縣“一城連三國”,與老撾、越南接壤,是橡膠種植大縣,種植面積約50萬畝。不過當地橡膠產業僅停留在初加工層面,沒形成產業鏈,帶動能力弱。縣裡考察發現,雲南雲壹森醫療器械實業有限公司這家乳膠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生產技術先進,可重點引進。

縣裡“一把手”靠前服務,第一時間與企業對接,講江城優勢,帶著實地調研,問企業感受。企業領導被感動,加之投資環境確實不錯,雙方很快達成合作意向。

這只是第一步,如何讓項目落地是重中之重。“各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能職責,抓好協調服務,做好用地、供電、供水保障……”簽約儀式上,江城縣縣長龍德生叮囑。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為推進產業強省建設,雲南各級各地“一把手”擔當作為,真抓實干,一抓到底,隻為提升營商環境這一核心競爭力。

“在座的企業家沒有我微信的請加一下,有事就找我。”在前段時間召開的2022年文山州兩會上,州委主要負責同志主動與參加州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工商聯界別分組討論的企業家們互掃微信加好友。

“領導干部主動添加企業家微信好友,為我們提供服務,更接地氣。”參會的企業負責人很高興。

觀念提升,行動加速。雲南省委省政府從“一把手”做起,主動靠前服務,當好招商引資、營商環境第一服務員,抓產業項目,幫企業紓困。

“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督促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和發改、工信、能源等部門,建立與企業直接溝通聯系制度,落實領導干部挂鉤聯系民營企業制度﹔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履職監督重要內容,優化營商環境考評得分排名靠后的領導班子,約談主要領導並限期整改……”今年1月,雲南省委組織部印發《組織工作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措施》,更是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制度化。

服務提質 硬招實招更精細

“一把手”帶動下,各級各地拿出決心勇氣和硬招實招,拼韌勁、比效率,你追我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深圳市德方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於鋰離子電池核心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的核心產品納米磷酸鐵鋰,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等領域。

作為公司重要的生產基地,去年1月,總投資17.28億元、年產7.2萬噸的納米磷酸鐵鋰項目在國家級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工建設,7月進入設備調試階段,目前已試運行。

曲靖納米磷酸鐵鋰項目已進入試運行階段。葉倬瑋攝

“這個項目能這麼快建成,離不開曲靖市黨委政府和國家級曲靖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曲靖經開區)黨工委的大力支持。”公司基建中心總經理楊海翔說。

具體體現在哪?“項目建設之初,曲靖經開區設立了對口包保部門,在項目用水、用電、各種証照辦理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務。經開區推出的‘先建后驗’和‘容缺審批’政策,讓項目可以邊建邊辦理手續,跟以往要辦完手續才能建設相比較,提升了項目建設速度。不僅如此,項目建設過程中,曲靖經開區還成立問題專班,定期研究解決問題困難,確保項目快速推進……”楊海翔細數著。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雲南各地圍繞企業全周期服務,思想上緊起來,行動上快起來,企業有困難,馬上著手辦,做好貼心“娘家人”,當好暖心“店小二”,推動市場主體在雲嶺大地開花結果。

這天,文山州馬關縣的羅女士來到縣政務服務大廳企業服務窗口,進行營業執照申請及僅銷售預包裝食品備案填寫后,便拿到了具有新增食品經營備案(僅銷售預包裝食品)功能的營業執照。

“以往,辦理僅銷售預包裝食品的經營者,需持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証才能經營。現在,不需要准備申請表、健康証明及場地証明等材料,在窗口領取經備案后的營業執照就能經營。”窗口工作人員說。

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2021年7月1日,雲南全面推行“証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對全省承接中央層面設定的344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和全省設定的5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4種方式分類推進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照后減証和簡化審批,市場主體“准入不准營”的問題解決了。

“‘証照分離’改革,降低了准入門檻,准入即准營,方便又高效。”羅女士很高興。

數據增長是營商環境最好的証明。2021年,雲南新登記市場主體75.38萬戶,總數達410.97萬戶。

真抓實干 奮勇爭先創新局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去年以來,雲南省先后出台多項政策制度,刀刃向內,緊盯問題,完善制度體系,為優化營商環境保駕護航。

其中,《關於建立市場主體直接評價營商環境制度(試行)的通知》,規定市場主體遇到困難和問題,可隨時在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平台投訴舉報,《組織工作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措施》,明確黨員干部在產業培育、招商引資和營商環境建設中要擔當作為。

制度效果正在顯現。今年1月12日,有人通過營商環境投訴舉報平台投訴保山市施甸縣財政局,反映當地一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3年,希望幫忙解決。平台接到投訴后,將問題轉給施甸縣財政局。該局高度重視,馬上研究討論,於今年春節前撥付50萬元,並明確剩余資金待審計結束后及時撥付。

營商環境既是城市發展的環境,也是產業振興的環境﹔營商環境的優化,需要體制的改革和創新,服務上的“笑臉相迎”和審批流程上的“一次辦成”……大道至簡,那就是真抓實干,推動項目一個個落地,辦好群眾一件件小事。

要真抓實干,說來容易做來難,需要全省上下拿出聞雞起舞、日夜兼程的勁頭,促進各項工作落細落小落實落地。近日,雲南省委省政府出台《推進作風革命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的若干規定(試行)》,明確在全省掀起一場作風革命、效能革命,在工作作風上來一次大轉變,在工作效能上來一次大提升。

這既是動員令也是沖鋒號。春暖花開季,雲南各地正以時不我待、“事”不我待、“勢”不我待的緊迫感,全力營造“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關乎營商環境、處處彰顯營商環境”的氛圍,並在這種氛圍中奮勇爭先、開創新局,助推雲南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