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新春走基層

雲南南華小岔河村:好政策帶來好日子

記者程浩
2022年01月30日10:42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1月26日,臘月廿四,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龍川鎮岔河村小岔河村民小組的易地搬遷安置點,青山綠水、小橋流水間,一棟棟嶄新的彝族特色民居很是顯眼。

搬遷安置點一角。南華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廊道上,一位穿著民族服飾的彝族漢子迎面走來,他叫起開宏,今年40歲,笑容淳朴,膚色黝黑。2017年,他和家人從6公裡外的芹菜塘村民小組搬遷至此,住進一百多平米的新房。

起開宏家以前條件不好,父親殘疾,母親多病,家裡缺少勞動力,住的是土木結構的房子。脫貧攻堅戰打響后,一家人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要脫貧,沒安全穩固的房子不行。2016年10月,在岔河村靠近南永公路一側的平緩地帶,當地黨委政府啟動易地搬遷項目。

8個月后,20棟彝族特色民居建成,起開宏和另外1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至此,剩余的8棟歸村集體所有。

咋讓搬遷群眾“穩得住”?當地通過招商,將歸村集體所有的8棟特色民居出租給有專業資質的企業,用來發展鄉村旅游,每年租金7萬元。

航拍小岔河村易地搬遷安置點。南華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岔河村黨總支書記起永祿說,企業交的租金,村裡拿來提升軟硬件設施,讓搬遷群眾住著舒心。

獲取租金外,“我們還要求企業吸納搬遷群眾就業,確保老百姓能通過務工有穩定收入﹔並承諾企業聘用搬遷戶參與務工的,可適當給予租金優惠。”起永祿說。

企業入駐后,打造出集休閑娛樂、餐飲住宿、民俗展示、商品交易為一體的“彝人小鎮”。起永祿說,搬遷安置點交通便利,疫情前每年接待旅游人數在10萬人以上,村民為“彝人小鎮”裡的農家樂提供菌子、土雞、土豬等,收入又增加了。

起開宏常年在甘肅的油田務工,每年三四月份去,12月底回家,每月辛辛苦苦,能賺得五千多元。父母平日守家,除了種地,會在以前住的村子養些豬、羊,育肥后賣給農家樂。

村民們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南華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同年搬來安置點的李天祥和妻子常年在新疆務工,前些年兩個女兒上學,一家人壓力大,2017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當地黨委政府扶持下,兩個女兒上學有補助,李天祥壓力減輕不少。如今大女兒已工作,小女兒在寧夏讀大學,他家的苦日子快熬出頭了。

在起開宏看來,外出打工不是長久之計,雖然搬進新居4年多,可一年到頭在外打工,其實沒住多少時間。他想過兩年看看,有好的發展機會就回來,不出去了。

當地黨委政府正通過發展水果、野生菌等產業,讓起開宏的願望一步步實現。特別是野生菌,整個岔河村封山育菌面積達4萬畝,野生菌年產量達50噸以上,產值達250萬元以上,人均野生菌收入達1500元以上。

村裡還發展民間刺繡、月琴制作等產業,扶持發展野雞、野豬等特色養殖,帶動搬遷群眾增收致富。

搬遷點一角。南華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脫貧攻堅任務已完成,當地黨委政府正接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面對返貧風險,當地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投入力度不減,健全“一平台三機制”,精准幫扶群眾消除返貧致貧風險。

村民們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南華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2022年雲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今年要重點抓好的工作中提到:“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做好易地搬遷后續幫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新的致貧”。

“我們將結合實際,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起永祿表態說。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