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富源:煤炭大縣的轉型之路

蔡樹菁
2022年01月29日11:00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冬日晨霧中,30多歲的陳棟從縣城家中以慢跑的方式趕往工業園區管委會上班。這樣既運動又通勤的健康生活方式,陳棟已經堅持了一年多。一路小跑下來,他大口大口地呼吸著新鮮空氣,這在幾年前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

“那些年縣城路上天天都是拉煤的大卡車,空氣裡都有股怪味,路也爛得踩不下去,哪像現在路面硬化寬敞,道路標識標牌清晰,干淨得很,路兩邊還建有專門的人行步道。”陳棟是雲南省曲靖市富源工業園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他從出生到成家,一直生活在曲靖富源縣城,見証了這座城市生活環境的巨大轉變,而這背后,是富源縣艱難的產業轉型之路。

2014年,富源縣面對經濟陷入“寒冬”的困境,迎難而上,創新發展思路,搶抓發展機遇,立足全縣產業結構調整和煤炭產業轉型升級謀劃新興產業,大力實施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兩輪驅動”戰略。短短幾年,“一煤獨大”的富源縣闖出了一條“黑”轉“綠”產業轉型發展新路。

快速發展中的富源工業園區。 富源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實施“兩輪戰略”,全力打好產業轉型攻堅戰

地處雲南東大門的富源縣,煤炭儲量佔雲南省三分之一,是全國1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守著“黑金子”的富源縣“因煤而興”,曾享受了煤炭行業“黃金十年”。2012年以來,受煤炭市場產量、銷量、價格整體下滑影響,“一煤獨大”的富源縣經濟呈“斷崖式”下跌。

2014年,雲南省煤炭大縣富源經濟發展亮起了“紅燈”:全縣GDP增長負2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負40%,在曲靖全市9個縣(市、區)綜合考核中排名倒數第一。

靠著煤炭資源,從2002至2012年間,富源經濟發展一路高歌猛進:全縣生產總值從2002年的26億元上升到2012年的147億元,增長5.6倍﹔地方財政收入從1.2億元上升到13.98億元,增長11.6倍。

“那些年,全縣90%以上財政收入來源於煤電。”陳棟介紹著因煤而興的“黃金十年”。

“黃金十年”落幕,富源縣產業結構單一,同時對環境造成破壞的短板暴露無遺,“一煤獨大”的產業導致富源幾乎沒有抗風險能力。此外,長期發展煤炭產業還帶來地層塌陷、環境污染嚴重,空氣質量差等生態環境賬。

必須打破對煤炭資源的高度依賴,但路在何方?富源縣干部群眾感到前所未有地茫然。

“經濟已經觸底,但不能長時間沉底。”縣委書記陳志回憶當年富源縣遇到的困境。

“困難難不倒富源人。”面對困境,富源縣委、縣政府通過廣泛調查研究,立足本土豐富的鋁資源,提出了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兩輪驅動”戰略,以期全縣經濟實現“鳳凰涅槃”。

在實施“兩輪驅動”攻堅戰中,富源縣堅持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推動工業經濟跨越發展的主要平台和載體。面對全縣97%是山地的客觀現實,富源累計投入12億元,在大山裡開山劈石建成了27.81平方公裡的工業園區,完成園區內水、電、路、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區域全部實現“五通一平”,將園區打造成全縣新型工業化發展,實現全縣工業經濟跨越發展的“新窪地”。

“我們開山劈嶺建園區,盡管非常不容易,但是為了打好產業轉型的基礎,再難也要堅持。”見証富源縣工業園區從規劃到建成的陳棟十分感慨。

在實施“兩輪驅動”推進新型工業化中,富源縣另一場攻堅戰是以刮骨療傷的決心和勇氣推進煤炭產業轉型升級。據統計,“十三五”以來,富源縣狠抓煤礦整治重組,全縣煤礦由172處減少為61處。“未來五年,富源將持續推進煤礦整合重組、技術改造、轉型升級,力爭實現煤炭產業浴火重生、煥發新活力。”富源縣縣長侯開苑說。

在產業轉型攻堅戰中,富源縣形成了新型煤化工、綠色鋁全產業鏈、高原特色農業和生物資源加工、旅游文化、現代商貿物流五大支柱產業,單一的煤炭經濟轉向煤、電、鋁多元發展格局,闖出了一條轉型發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時代新路,“一煤獨大”的單一產業結構得以調整。

數字化工廠。人民網 蔡樹菁攝

瞄准優質企業,實行“一把手”和“朋友圈”式招商,“保姆式”服務

寬敞明亮的廠房裡,現代化流水生產線上,從碩大密閉的爐罐裡,高溫下的鋁液源源不斷配送到各鋁制品模型加工廠,經過鑄造、旋壓、質檢等智能自控流程,一個個成品汽車輪轂、摩托車輪轂、汽車變速器零部件魔術般呈現在流水線上。

在尋求產業轉型的路上,富源縣挖掘本地年產30萬噸綠色水電鋁資源的優勢,為做大做強鋁產業,又緊緊抓住雲南省建設世界一流“中國鋁谷”機遇,確立把富源打造成鋁產業集群發展基地縣的目標。

在陳志眼裡,資源有了,園區建起來了,關鍵還是要有行業先進技術和企業入駐,優勢互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然資源再多、再好也是浪費,園區建得再好也是擺設,富源要實現產業突破也是一句空話。”

“有了梧桐樹,還需鳳凰來。”為吸引優質企業和客商到富源投資興業,富源縣先后制定出台了《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服務企業“三項制度”》《優化招商引資入園項目審批流程 強化項目建設全程服務實施方案》等,從政策、制度上為客商提供全方位服務和保障。

針對雲鋁澤鑫鋁業主要生產鋁錠,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的狀況,瞄准國內外行業先進技術和優質龍頭企業,富源縣領導帶頭,帶著滿滿的誠意到浙江汽摩配協會、今飛集團、大長江集團登門拜訪,盛情邀請企業到富源投資興業。

為入駐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提供“一對一”、全周期、全方位精准服務﹔創新開展“碼上辦和填空辦”等服務模式,實現申請材料“掃碼獲取、精准填報、一審通過、一次辦好”﹔主動對接聯系和上門蹲點服務的方式,積極為投資項目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保姆式”代辦服務,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平均壓縮30%﹔對落戶的招商項目實行全程代辦審批制、項目落地施行一個項目、一個工作班子推進、一位縣級領導挂鉤包保、一位部門領導駐點服務、一個考核獎懲辦法的“五個一”制度,避免中間環節出現梗阻、拖延現象,提升項目落地推進效率……

雲南富源今飛輪轂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葉龍勤對富源“一把手”招商、“保姆式”服務贊不絕口:“我們從沿海一帶到處尋找落腳點,最后落戶在富源。一方面看好這裡的基礎條件,另一方面是看好政府說了算、定了干、馬上辦、有擔當的創業氛圍。”

富源縣通過不斷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自建園以來,先后引進浙江今飛集團、萬裡揚集團和廣東大長江集團配套企業等46家知名上市公司、企業集團落戶園區,先后建成了今飛500萬件汽車輪轂、500萬件摩托車輪轂、飛揚300萬台汽車變速器零部件、格威100萬件摩托車發動機殼體、飛速200萬件汽車輪轂自動化生產線、錦鴻30萬噸壓鑄鋁合金等鋁合金制造項目,形成“綠色鋁—鋁合金—鋁精深加工—鋁回收再利用”的鋁產業循環產業鏈,實現富源綠色能源與綠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這不僅解決了富源鋁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的困境,還為富源產業轉型走出一條圍繞鋁液,相關下游產業得到延伸式、集約集群發展的路子。

2021年富源工業園區實現工業生產總產值183.88億元,同比增 19.87%,其中鋁產業總產值85.95億元,同比增25.03%。近兩年,富源工業園區還先后獲得“雲南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稱號,為園區的發展搭建了更寬廣的平台。

在富源,煤礦的產業轉型是繞不過的坎。在煤礦整合重組、技術改造、轉型升級中,富源縣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穩增長、促轉型、增動能的重要抓手。截至2021年底,富源本土部分煤礦已與山東能投、吉林吉煤、湖南灣田、貴州貴能等省外能源企業開展合作。昔日單一的煤炭經濟轉向煤、電、鋁多元發展格局,闖出了一條轉型發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時代新路。

輪轂成品展示區。人民網 蔡樹菁攝

挖煤工變操作工——“幸福指數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

30歲的肖澤雲正在車間裡四處巡視,不時對工人提出的問題進行指導,這是輪轂生產最重要的一環,要細心加上極豐富的經驗才能勝任這項工作,這與他之前挖煤工的生活截然不同。“之前的工作就是把腦袋系在褲腰帶上,賣勞動力,太危險了。”

2016年,聽說工廠招工,肖澤雲告別煤礦,毅然轉行,入廠從零開始學習輪轂制造。如今,5年過去,他當上了小組長,在廠裡結識了現在的妻子,還生了兩個孩子,把家就安在離廠區600米的地方。“生活、工作環境這麼好,我又懂技術,肯鑽研,幸福指數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肖澤雲高興地說。

在富源工業園區收獲幸福美滿的不止肖澤雲。

年輕的董憲開坐在操控室內,熟練地操控著按鍵,透過玻璃窗,清楚地看到室外生產線上鋁液注入模型變成汽車輪轂的全過程,在不遠處,則是干著同樣工作的妻子呂路芝。

董憲開和呂路芝是富源縣多樂村的一對夫妻,也是脫貧攻堅階段的建檔立卡戶。這對年輕夫妻家中有兩個正處於學齡的孩子,還有兩個重病的老人需要贍養,因此不能外出打工,日子過得很是困難。

2018年,在政府協調下,董憲開和呂路芝來到工業園區的富源今飛輪轂廠當鑄造備模員,夫妻倆月工資超過1萬元。“在這裡上班,離家近,隨時能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小孩,收入也高,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呂路芝開心地說。去年底,這對夫妻買了一輛車,生活朝著美好駛去。

在富源工業園區採訪時,正是工人們交接班的時刻,一群群工人說說笑笑走進車間。是的,八小時工作制、隨時發放的員工福利、充足的進修機會、廣闊的上升空間……肖澤雲和他的同鄉們正在告別礦井,走進園區,家門口實現就業。

昔日影響市民正常生活的城市“頑疾”得到歷史性治理﹔縣域內省控、市控斷面地表水水質達標率為100%,縣城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環境質量達到Ⅱ類水質標准﹔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4%﹔縣城101個區域噪聲監測點、7個功能區噪聲監測點均達到《聲環境質量標准》,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縣城入選國家衛生縣城公示名單……曾經空氣質量差、生態環境不好、地質災害頻發的富源縣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產業興、環境優,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滿意度持續提升。”採訪中,侯開苑說,為改變落后的城鄉面貌,2014年,富源縣通過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經過幾年的努力,富源北城縱橫交錯的市政道路、高鐵站前廣場、公園、體育活動中心、社會保障福利中心、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全部建成投用﹔一批城市房地產和商業綜合體項目城為城市新景觀,12平方公裡的新城格局已經形成,城市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人氣財氣越來越旺,一座宜居宜業的山水園林生態縣城正已經形成。在全縣廣大農村,通過扎實推進“七改三清”專項行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昔日垃圾遍地、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的“臟亂差”環境,變成了如今山清水秀、道路通暢、整潔干淨的村容村貌。

“富源正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改變。”陳志介紹,通過持續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兩輪驅動”戰略,富源縣山綠了、水清了、城鄉更美麗了,人民群眾收入增加,生活更加幸福安康。2021年,富源縣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6億元,增長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9億元,增長26%﹔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28.5億元,增長25.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億元,增長2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32億元,增長9.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80元,增長1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70元,增長11%﹔全縣主要經濟指標走在曲靖市前列或最前列。

綠色已成為富源發展的最大底色和強力引擎。陳志說,“十四五”期間,在產業轉型之路上,富源將建成綠色鋁一體化產業、煤化工及精細化工產業、新型建材產業、特色食品與消費品制造產業集群,讓富源的轉型之路走得更穩更好,爭取進入西部五十強縣城,為全國像富源這樣想轉型的縣提供經驗和樣本。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