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暖心回访 激励“跌倒干部”重拾干劲

“能再次得到组织的信任,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我一定以实际行动,回报组织的关心厚爱……”不久前,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某乡镇党委班子成员李某对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说道。
此前,李某因受到处分一度情绪低落,该县纪委监委结合其精神状态、思想状态、工作状态,制定“一人一方案”“一谈一提纲”,定期开展回访教育,很快,李某重燃干事创业热情。
这是临沧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做实做细跟踪回访,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生动实践。
监督执纪惩处干部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保护和关爱干部成长。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将柔性关怀融入受处理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全过程,建立健全常态化回访教育长效机制,通过制定个性化回访教育方案,强化回访教育结果合理运用等方式,让“跌倒”干部重新站起来,推动其从“有错”向“有为”转变。
“回访教育要上下联动,精准‘定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分类施策、量身定制,综合运用案情研究、集体会商、提前了解等方式,根据回访对象的人员身份、性格特点情况,按照“一人一策”拟定回访方案和谈话提纲,与回访对象谈透问题、谈通思想,切实把回访教育做到点子上、做进心坎里。
为防止一访了之、一谈了事,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时健全完善回访教育综合评价及结果反馈机制。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把回访对象思想状况、《受处分人员回访情况统计表》《回访教育谈话记录》等信息,归入卷宗材料,作为处分期满后恢复党员权利、解除处分的重要依据。
回访教育绝非终点,促使“有错”干部变“有为”才是关键。为此,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正向激励,注重结果运用。临翔区建立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互相衔接的容错纠错协调会商机制,对影响期满、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干部,按照干部选拔任用规定正常使用。永德县纪委监委建立受组织处理干部“政治导师+实践导师”双导师工作机制,强化对干部后续跟踪教育管理,全面掌握其思想、工作、生活动态,引导鼓励他们放下包袱、担当干事。
“做好回访教育,既是对干部负责,也是对事业负责。”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制度为引领,常态化、规范化有序推进对受处分人员的关爱回访教育,实现纪法约束有硬度、批评教育有力度、组织关爱有温度,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刘珍 杨瑜曦)
来源:临沧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