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

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

稻花香裡說豐年 農旅融合興鄉村

2024年10月21日09:11 |
小字號

在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博尚鎮,有片稻田產生的收入是普通稻田的2至3倍。5年來,它讓村民們的“腰包”都鼓了起來。原因何在?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叫阮禮華的村民。

阮禮華是博尚鎮戶有村人,他種了15畝烤煙,同時還是臨翔區某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5年來,他帶領村民探索“一田多用”,實現增收致富。

游客下田抓魚蝦。王琴仙攝

游客下田抓魚蝦。王琴仙攝

戶有村地處博尚鎮西北邊,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1750毫米,適合種植烤煙、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結合自然資源優勢,早前,阮禮華發起成立合作社,建設稻田養殖示范基地,想帶著村民們一道增收致富。

建基地,需要將村民手中的田地集中起來,由合作社統一規劃、統一管理。起初,有些村民不願意將土地置換,阮禮華就反復做工作。“去的次數多了,連主人家的狗都熟悉我們了。”說到這裡,他爽朗地笑出聲。

好不容易把土地歸攏,可初期沒經驗,也不怎麼懂技術,阮禮華遇到了很多困難,“養的魚死了、蟹蝦跑了,媳婦也怪我,投資的錢打水漂不說,孩子還等著錢上學,壓力很大。”阮禮華說自己也有過放棄的念頭。

臨翔區煙草專賣局博尚煙站工作人員得知這一情況后,聯合當地政府積極為合作社協調經費,還帶領村民到浙江等地學習種植養殖技術,邀請農業農村局的專家到田間地頭開展現場培訓和指導。通過不斷探索,終於讓阮禮華摸索出成功經驗。

看著基地終於走上正軌,阮禮華又來了靈感:在鄉村旅游升溫的機遇下,發展農旅融合。他介紹,每年中秋節、國慶節,合作社就舉辦抓魚摸蝦捉蟹大賽,推進旅游觀光、休閑體驗,解鎖稻田豐收新玩法,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體驗,提升了稻田附加值。

在推動農旅融合的過程中,合作社積極擴大宣傳面,在短視頻平台注冊賬號,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到戶有村。通過收取門票、出售魚蝦蟹和當地土特產,有的村民還開起了民宿和飯店,村民的收入大幅提高,家家戶戶起屋建房買新車,整個村庄的面貌煥然一新。

在合作社的示范帶動下,一些觀望的村民也紛紛行動起來。2024年,全村稻田養魚面積80畝左右,稻田養蝦養蟹面積230畝左右。(王琴仙)

來源:雲南省煙草專賣局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