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醫改惠民生 群眾有“醫靠”

近年來,臨滄市聚焦提升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水平,扎實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2023年,臨滄被雲南省醫改領導小組確定為“新時代深化醫改先行地區”。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中,臨滄抓住全市8縣(區)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列為縣域醫共體改革試點機遇,制定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建設實施方案,深入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提質增效。8縣(區)分別組建醫共體總醫院,全面整合縣域醫療資源,將疾控、婦幼、中醫和鄉鎮村醫療機構統一納入醫共體總醫院進行管理,系統開展基本醫療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協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防病治病、健康管理和治理能力明顯提升。
臨滄深入開展基層創等達標,開列20項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任務清單,以推進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達到國家標准為重點,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暨創等達標創建工作。2023年,全市達到國家推薦標准的鄉鎮衛生院26家,達標數居全省第一位。此外,臨滄深入構建分級診療格局,出台建立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實施意見,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科學合理就醫秩序,讓群眾一般的病能在縣(區)解決、頭疼腦熱能在鄉(鎮)村裡解決。
在群眾看病就醫方面,臨滄深化醫保打包付費制度改革。制定開展縣域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打包付費支付方式改革實施方案,建立健全“總額打包、結余留用、超支自擔”激勵約束機制、多元化復合醫保支付機制、基金運行預警機制、“一站式”服務機制、監督管理考核機制,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資金總額控制打包給醫共體,推動“醫、患、保”三方利益趨同,倒逼醫院強化成本控制意識,引導群眾就近看病就醫,享受更高的醫保報銷比例,減少外出就醫費用負擔。
同時,繼續深化藥品耗材集中採購和零差率銷售改革。2023年底,全市累計集採藥品和耗材598個品種,價格平均降幅65%以上,降價前需支付21.44億元,降價后僅支付6.96億元,節約14.48億元。
為讓群眾有更好的看病就醫體驗,臨滄打造“數字”醫療公共服務平台。目前,全市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設項目可研已獲批,共匯集市、縣(區)醫療機構上傳數據2.96億個,初步形成行業數據資源目錄,為后續各類大數據生態應用落地提供了開發基礎和管理標准保障。探索“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模式,制定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實施方案,健全完善基層醫療數據共建共享機制,8縣(區)醫共體均建成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心電診斷、病理診斷、消毒供應資源共享“五大中心”,5家醫院通過電子病歷4級測評,16家醫院通過電子病歷3級測評。縣域醫共體內已實現電子病歷、電子醫囑、雙向轉診、遠程會診等醫療信息互聯互通,實現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影像資料共享、結果電子流轉,形成“基層檢查、縣級診斷”新格局。(俸志剛 葉利民)
來源:臨滄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