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滄源:資源變資產 村民吃上“旅游飯”
2024年01月04日11:25 |

近年來,滄源佤族自治縣通過發展旅游產業,大力推動自然生態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轉變為資產,全面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班鴿村景區地處滄源“世界佤鄉鄉村振興示范園”的核心區。村庄一帶擁有國畫長廊、董棕林、司崗裡溶洞、崖畫等自然人文景觀。眼下,這裡的“世界佤鄉鄉村振興示范園”兒童科普樂園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建成后將成為景區的又一新亮點,提升游客對秘境滄源的體驗感。
“這個項目,主要利用周邊的董棕林資源,打造集科普、探秘、觀光為一體的旅游景點,延展鄉村旅游新業態,帶動群眾增收,推動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兒童科普樂園項目負責人田楊介紹。
滄源有著保存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是生物多樣性的基因庫,也是佤文化的薈萃之地。去年以來,滄源縣不斷強化資源利用,以全域旅游引領資源經濟發展,通過“世界佤鄉鄉村振興示范園”建設,帶動當地4個鄉(鎮)14個行政村41個自然村63個村民小組的發展。
班鴿村挂鉤干部王立峰介紹,“世界佤鄉鄉村振興示范園”的實施,不僅提升了班鴿村的村容村貌,也打響了班鴿村的旅游品牌,村民通過在景區打工、做生意吃上了“旅游飯”。
堅持以旅游為引領和帶動,滄源還採取“旅游+”“+旅游”的模式,推動農旅、文旅融合發展。以“一村一品”為突破口,在鞏固提升傳統產業的基礎上,打造一批獨具特色的高端旅游產品,帶動了蜂蜜、竹木等一大批特色產業的發展和30個加工產業。
“目前,已建成4個4A級旅游景區和3個3A級旅游景區。”滄源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石晨晨介紹:“下步,將持續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同步推進一批5A級、4A級旅游景區創建,通過發展旅游產業,切實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關汪武 蔡永翔 陳志柳)
來源:臨滄日報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