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傾力描繪邊疆幸福畫卷

近年來,臨滄市在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中,持續轉作風、提效能,深入踐行“三個工作法”,把創建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全力打造臨滄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升級版。
踐行一線工作法,始終堅持“一條主線”。始終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做細做實,加大基層創建點督查調研力度,按照有形有感有效的總體要求,著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升級版”。引導全市各族干部群眾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等“五種”關系,嚴格落實“兩個納入”考核要求,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列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社會宣傳教育內容。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深入實施“枝繁干壯”工程,增進中華文化認同。積極開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等活動。
踐行典型引路法,推出“一批保障措施”。在全市創建工作中挖掘做得好的經驗和做法,以先進典型為榜樣,注重示范引領。實施“1122”創建工作思路(持續鞏固提升1個臨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1個滄源省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中心,創建全市8縣區茶葉主產區和邊境3縣2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帶,建成瀾滄江沿線和中緬印度洋新通道沿線2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聯盟)。全面實施“七大工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覆蓋面拓展工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常態化機制建設工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工程、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民生工程、民族事務依法治理水平提升工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載體和方式創新工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先進典型示范引領工程)。確保實現“125”創建目標(創建1個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20個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和500個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爭取把77個鄉鎮(街道)全部創建成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街道),把4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全部創建成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社區)。
踐行項目工作法,落實“一批惠民實事”。運用項目管理理念,列出工作年計劃、月落實、周安排清單,推動每項任務分解都能具體化,讓每項工作任務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組織實施“10件惠民實事”,實施2023年度省文化惠民和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工程項目16個、專項資金223萬元,2024年確保項目數量和專項資金額度同比上一年隻增不降。以“1336”建設思路為統領,聚焦六大目標任務,深入實施“凝心鑄魂”工程,推動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所有邊境村的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邊境地區和民族地區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4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於全市和所在縣平均水平。(羅華庚)
來源:臨滄日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