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

春满桃园,增收路宽

2025年03月27日11:19 |
小字号

春日里,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白水镇善导村委会西租村,层层叠叠的桃林映入眼帘。粉红相间的桃花竞相绽放,宛如云霞铺展在山野间,美不胜收。

“看现在这长势,再过两个月就能摘桃子了。”望着满树繁花,46岁的曾老所眼里满是欢喜。桃树枝头,几片明晃晃的诱虫黄板随风轻摆,曾老所顺手调整黄板的位置,“别小看这板子,白粉虱、黄曲跳甲这些害虫一见它就往里钻,比打药管用。”

曾老所在桃林悬挂黄色诱虫板。徐茜摄

曾老所在桃林悬挂黄色诱虫板。徐茜摄

正在桃树地里学技术的村民赵小东好奇地问:“怎么不挂点蓝板呢?我听说蓝板也能诱虫。”

曾老所停下手中活计解释道:“等烤烟移栽结束,烟站的技术员会在地里定点投放蚜茧蜂。蚜茧蜂是蚜虫等害虫的天敌,有它们在,我放心。”

蓝板利用害虫的趋蓝性,诱杀蚜虫、花蓟马等具有蓝色趋性的害虫,但同时也会干扰蚜茧蜂的觅食行为。而黄板既能有效控制桃树地里的主要害虫,又能避免与生物防治手段产生冲突,这正是曾老所不在桃树地里悬挂蓝板的原因。

自2010年起,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泸西县烟草专卖局积极推广蚜茧蜂、性诱剂、黄蓝板等绿色防控技术。曾老所积极响应,将这门技术引入自己栽种的10亩桃园里。“现在我采用物理防治,油桃又甜又安全,批发商都抢着订我的桃子。”他说道。

西租村盛开的桃花。段伟摄

西租村盛开的桃花。段伟摄

然而在过去,西租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曾老所和大部分村民靠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由于产量低、价格不稳定,一年到头辛苦劳作,收入微薄。曾老所成家后,跟着乡亲们种烤烟。从育苗到烘烤,当地的技术员“手把手”指导。“政策托底,技术护航,我只管甩开膀子干。”凭着这股干劲,他家的土房变成了楼房,摩托车换成了汽车,日子越过越好。

2012年,曾老所不甘于只种烤烟,试种了2亩桃树。三年后,满树红果让他喜上眉梢,可一尝却酸涩难咽。他一咬牙砍掉老树,重新嫁接新品种,从头摸索科学种植方法:疏果剪枝、节水灌溉、绿色防虫等,每一步都下足功夫。

如今的西租村,田间阡陌纵横,韭菜翠绿、香葱挺立、大棚番茄泛红,与连片桃林交织成一幅多彩画卷。绿色防控技术不仅守护着村里的油桃,还在玉米、油菜、梨树等作物种植中广泛应用。据统计,全县每年约有20万亩农田受益于这类技术,农药使用量有效减少,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去年,曾老所新培育的油桃迎来盛果期,亩产3吨,净赚3万余元。“现在种地也得讲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在刚建成的番茄大棚里,曾老所边说边打开电闸,混合了营养液的细密水珠,便沿着地里的管道输送至番茄根部土壤层。(段伟)

来源:红河州烟草专卖局

(责编:徐前、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