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仁:“幸福里”让幸福“加码”

为打造产业发展所需、企业发展所困、群众就业所盼的关键抓手,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搭建“幸福里”社区劳务用工平台,探索走出一条助企纾困促发展、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新路子。
在“幸福里”,平台服务专员在“一人一企、一企一策”模式下,通过劳务承包、劳务派遣等形式,按照企业用工需求上门提供“订单式”服务,形成了劳务平台贴心服务、企业安心生产、群众省心务工的良好局面。
工作中的果建花。王志蓉摄
与此同时,永仁县通过“员工式”培养实训,围绕育苗、栽培、中耕管理、采摘分拣等实用技能,选派“土专家”“田秀才”开设“田间课堂”,组织务工人员开展实操性培训;每周定期开办“新农民大讲堂”,农民有了一技之长,逐渐从农民工成长为新型产业工人。
永仁县人民政府与楚雄州烟草部门签订全面深化“幸福里”社区合作框架协议,永仁县烟草专卖局“巧借东风”,让产业工人“用工闲不下来”,实现“以产聚人、以人兴业”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莲池乡勐莲村委会路保小组的烤房群,有这样一支20人的小队伍,从早上7点到达田地里,成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一天下来,足足采收了20亩烟叶。
队伍的小组长叫果建花,她与老公一年前来到“幸福里”社区。果建花说:“去年11月到今年4月我在蓝莓公司做采摘、分拣,4月以来主要在栽烟、中耕培土、揭膜这些生产环节上干活,经过培训,我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据了解,永仁县“幸福里”产业工人用工最旺盛的蓝莓产业集中用工季节为11月至次年4月,而烟草生产大量用工季节为4月至10月,烟草用工可与部分经济林果集中用工互为补充,把产业工人队伍牢牢栓在“烤烟+蓝莓”这条用工冲突不大的产业链上。
果建花说:“现在我一年都有活干,每年纯收入4万元左右,老公每年纯收入6万元左右,比原来多了好几倍。在这里吃住免费、务工环境也好,有事可以请假,回家看孩子也方便了。”
近年来,永仁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产业,在用工需求和群众增收致富之间架起了桥梁。
村民夜应富以1500元一炉烟的价格向“幸福里”社区购买了烟叶“采、编、装”单一环节套餐制服务,看着忙碌有序的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编烟,夜应富多日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了。
夜应富说:“今年的用工终于不用愁了,‘一站式’的服务不仅更方便了,每炉烤烟的成本还节约了近500元。”
在猛虎乡格租村委会大村小组,“95后”李绍炜从深圳打工回来,在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杨亚江的帮助下,流转了32亩土地种植烤烟。
李绍炜说:“只需要一个电话,产业工人就来了,既解决了请工难的问题,价格也稳定在每天120元左右,工人稳定肯吃苦且技术能力有保障,我对今年生产更有信心了。”
今年4月开始用工以来,永仁县共计使用“幸福里”派遣用工1183人次,进入采烤、收购环节,用工量将大幅上升。
以“新农民大讲堂”为载体,永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烟草部门、职业高级中学、“幸福里”产业运营服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班,今年3月底组织培训班3期,培训281人,让工人持证上岗。7月还举办了多期针对采烤、分选环节的培训班。
果建花经过一次次地培训与锻炼,现在已经成为网格带工小组长,果建花说:“社区提供的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自身的素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对我将来从事农业生产也很有帮助。”
永仁县“幸福里”社区的发展,体现出产业工人队伍的逐渐壮大,专业农民的不断增加,“产业在村口、就业在门口、农民变工人,幸福在永仁”的沃土上不断“加码”。(王志蓉)
来源:楚雄州烟草专卖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