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

玉溪窑址博物馆传承千年历史  红塔区持续讲述文物焕新故事

2024年08月27日08:58 |
小字号

在红塔区瓦窑村,有一座云南发现最早、科学考古发掘最早的古代瓷窑——玉溪窑址。在经过一场全新的科技“洗礼”后,里面尘封的文物宝藏“活”了起来,摇身一变为玉溪窑址博物馆,自8月8日开馆至今,每天将近有300余人到此打卡。

位于中心城区红塔大道112号的玉溪窑址博物馆,往上绿树成荫,往下河水环绕,古老的玉溪窑遗址就静卧于此,微风拂过,绿叶沙沙作响。顺着馆内步道“进入”时空之门,瓦窑村制瓷先祖的生活场景,古时的烧瓷流程、销售过程及通过青花瓷片纹路还原的部分新兴洲十四景…… 一幅生动的古人制瓷卖瓷画卷徐徐展开,步移景异,一次让过去与未来梦幻联动的“时光之旅”就此启程。在保存较为完整的三号龙窑,不仅能看到窑址全貌,还能通过窑头处的电子触摸屏,360度查看极具玉溪青花瓷代表的上百种器物的细节展示。

游客谢莉说:“这里环境很好,也非常优美。我回去会让我的朋友来参观,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的青花瓷是怎么烧制的。”

据了解,玉溪窑使用年代约为元末明初,于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科研人员对玉溪窑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古窑遗址4座,出土残瓷器、残窑具上万件,瓷器以生活用具为主,有青瓷、青花瓷和少量酱釉瓷。2013年,国务院将玉溪窑址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溪窑址成为云南全省唯一的陶瓷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悉,玉溪窑址博物馆依托玉溪窑址保护利用项目提升改造而成,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历时一年半完工,目前共展出展品296件,其中123件来自收藏家的捐赠和借展,主要分为“何以青花”“泥与火之歌”“青釉染青花”“穿越古今”四大展厅,完美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用科技为文物研究工作赋能,让文物焕发新的光彩。

红塔区文物管理所所长白光祥介绍:“窑址博物馆在展览形式上做了创新,改变了原来图文展板的形式,更多地引入了一些多媒体,还有观众互动的装置在里边,让这个窑址 更具有可视性。下一步,我们计划与旅行社、研学团队及教体部门融合,推出研学旅游,让玉溪窑、玉溪青花文物活起来。”

据白光祥介绍,红塔区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为进一步规范文物建筑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传承,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红塔区近年来持续开展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和玉溪窑址一样走出高阁的文物建筑越来越多,郭家宅、王家宅、郭氏宗祠、李家大院、郑氏旧居、文兴祥商号旧址、排山凤凰观、雷跃龙纪念馆等,相继“活化”后的它们,与人们“亲密”接触,在“逛展”中把玉溪历史娓娓道来。(陈庆 李星星 沈兴跃)

来源:红塔融媒

(责编:木胜玉、徐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