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云南 从“新“出发
新模式激活新动能 边贸按下“快进键”
今年8月30日是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云南自贸试验区)挂牌五周年,从最初的蓝图构想,到如今的欣欣向荣,云南自贸试验区不仅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和窗口,更是投资兴业的热土。五年来,云南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全力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开放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8月,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依托口岸跨境而建的中越红河公路大桥和中越南溪河公路大桥上热闹异常,满载货物的货车排着长龙,等待通关,繁忙而有序……
“整个过程非常快捷方便,比起过去高效许多。”在中国·东盟(河口)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边民章云海正在用手机申办过关货物的运送手续。填写完相关信息,货物交由分拣中心,经自动化输送线分拣统计、查验,最后智能装载进物流车辆,整个流程不到10分钟就能完成。
这要得益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以下简称“红河片区”)创新打造的“互联网+边民互市”模式,按下了改革创新“快进键”。
云南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管委会。红河片区管委会供图
“本着政府主导、边民得利的原则,立足市场发展边贸新业态,建设透明、便捷、健康的边贸双边市场,让每个边民更自主参与贸易,更充分享受贸易的红利。”河口口岸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办副总经理姚正婷介绍,该模式构建起边民互市双边一级市场和国内二级市场交易平台,吸引境外供货商在平台开设商铺,鼓励边民线上交易结算,同时,吸引国内企业在平台登记注册,对进入到平台的进口互市商品进行电子交易,征税后进入国内流通和落地加工环节。
平台正式运营以来,截至2024年8月12日,二级市场累计服务边民万余人次;累计办理边民互市一、二级市场结算78.91万笔、61.53亿元。
随着河口边民互市业务不断改革转型,部分边民在进行边民互市交易时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迫切需要银行给予贷款支持。对此,红河片区用好用活国家相关金融支持政策,积极发挥“试验田”功能,携手金融部门扩展优化跨境人民币结算和跨境金融服务业务,切实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
富滇银行红河自贸区支行于2020年4月29日办理了全国首例边民互市全流程电子化跨境结算。同时,借助富滇银行跨境通系统以及线上金融科技优势,“边民贷”应运而生,为边境贸易注入金融活水。
工作人员在办理边民互市业务。人民网记者 庄志斌摄
富滇银行红河自贸区支行行长董力介绍,该金融产品为纯信用普惠贷款产品,每位边民可通过手机线上申请,最高授信2.4万元额度,期限1年,能有效促进边民互市贸易交易量,锻造跨境金融新优势。截至2024年6月30日,累计授信总额653.6万元,惠及边民285户。
五年来,红河片区的“试验田”里,投资、贸易、“放管服”等领域改革先行先试,一批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从这里走出云南、推向全国—。“互联网+边民互市”经验案例,获得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互市电商跨境出口”新模式获得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评选的“2022—2023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称号。创新全流程电子化边民互市结算“红河模式”,实现“跨境直通、电子批量”的新模式在全省推广。
“‘互联网+边民互市’改革让边民有了议价权,解决边民交易能力弱的问题,增加了边民收入,同时,让交易市场更加透明、规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地。”姚正婷回顾五年来的种种创新,感慨良多,“新制度、新模式正不断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升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