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

他,因蜂而忙

2023年08月02日10:11 |
小字号

“1992年7月,我从云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就进入烟草系统,在基层站点干了17年后,才开始正儿八经和蚜茧蜂打交道,一直到现在。”说话的是云南省红河州烟草专卖局高级农艺师刘春明。

无论是今年4月,参与研发的项目获得中国烟草总公司2022年度项目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还是今年7月,参与研发的另一项目获2022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刘春明知道消息时都在田里忙着。

刘春明(左二)作田间放蜂技术指导。供图

刘春明(左二)作田间放蜂技术指导。

今年,红河州计划完成176万余亩大田所需的僵蚜苗繁殖任务,需要提供约8亿头以上有效蚜茧蜂。因此,早已成为蚜茧蜂专家的刘春明很忙。

记得2009年3月,从基层站点调入红河州烟草专卖局技术中心后,刘春明便开始负责病虫害测报、技术研发与推广、培训指导等工作。特别是2010年,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实施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项目后,他便一直负责该项目的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未曾接触过蚜茧蜂的刘春明开始狂补知识,并结合实践应用,进行思考和探索。面对当时繁育蚜茧蜂时存在的问题,他结合在基层站点积累的生物防治经验,提出用甘蓝蚜替代烟蚜繁殖烟蚜茧蜂,进行烟草虫害防治的方法,并申报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针对烟蚜茧蜂成蜂收集困难、成蜂死亡率高等难题,刘春明利用烟蚜茧蜂成蜂趋光性、向上性的生物学特性,研制出成蜂自动收集装置,收集的烟蚜茧蜂成蜂无损伤,活动力强,进入贮蜂袋内的成蜂达到82%以上,收集成蜂的工作效率较采用电动吸蜂器提高了3倍以上,实现了成蜂的高效、无损伤自动收集和有翅蚜的自动分离。

针对烟蚜茧蜂成蜂及僵蚜长途运输死亡率高、货架期短的难题,刘春明和同事开展了烟蚜茧蜂贮存技术研究,利用密封变温冷藏的条件,使成蜂的平均寿命延长到15天以上。

同时,刘春明不断改善烟蚜茧蜂繁育技术,发明了“一种漂浮烟苗繁育烟蚜茧蜂的方法”“一种再生烟株繁殖烟蚜及烟茧蜂的方法”“一种烟蚜茧蜂产品工厂化生产方法”等,让繁蜂效率大幅提高。

在长期的科技创新中,刘春明还研制出“烟蚜茧蜂僵蚜盒”“烟蚜茧蜂僵蚜叶片盒”“一种田间散放僵蚜苗防治烟草上蚜虫的装置”等装置。2010年至2022年,他利用烟蚜茧蜂工厂化生产工艺生产的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在红河烤烟上累计推广面积达603.84万亩,蔬菜、果树、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累计推广面积达976.6万亩,亩均减少防治蚜虫化学农药10.5克,节约化学杀虫剂成本7.35元,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

因蜂而忙碌的刘春明看见蚜茧蜂技术日臻成熟,并大规模用在了农业生产上,他很欣慰,“这么些年努力没白费,所有的辛苦都有了价值和意义”。(庄浩 文/图)

来源:云南省烟草专卖局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