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云南楚雄

基础设施强 稳产增收忙

2023年04月25日11:33 |
小字号

走进黑苴村,微风吹过,田里掀起绿油油的波浪,涌动着希望;走在麦田边的机耕路上,一条条沟渠畅通无阻,谁曾想这却是黑苴村人民过去的“梦”。

黑苴村位于云南省禄丰市一平浪镇西南部,地处黑苴河下游,土地平整、肥沃,水利条件便利,年降雨量900毫米,放眼望去,黑苴河由北向南贯穿全境。

黑苴河的水滋养了万物生灵,却在每年雨季,因地势较低,大雨过后引发河水倒灌,而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排水系统,田里的庄稼总是难逃被水淹的厄运。

禄丰市一平浪镇黑苴村烟水工程。张静梅摄

禄丰市一平浪镇黑苴村“烟水工程”。张静梅摄

排洪难,出行难,黑苴种田“难”

“过去一到六七月份,雨水一多,我们就开始担心田里的水果玉米,因为一旦被水泡,有病害不说,化肥流失后我们还要补施一次。”当地村民段培芳说。

段培芳介绍,每年一遇上大雨,村民们都要冒雨排水,才能减少一点损失。即便一下雨就去排水,但每年总是免不了一两次的洪涝灾害。每年因雨季洪涝造成的农作物减产、化肥成本增加等,全村的损失就在80万元以上。

“最难的不是排水,是交通。”段培芳感慨道。过去田边的路很窄,车子不能通行,每年农忙时节,农机无法直接开进去,就请人专门背进去,成熟时农作物难运出来,又请人帮忙搬出来。

丰收本是让人期待和欣喜的事,但对黑苴村人来说,却是喜忧参半的,这意味着又要请人搬运农机和作物了。离段培芳家田地最近的小路有150米,每年采收烤烟时都要请十六七个工,一筐一筐地背、一趟一趟地跑,脚上功夫少不了。

“人背马驮的,自然辛苦。要是农机能开进来,我们就可以少请几个工人,也能节省一部分费用。”段培芳略带调侃地说,苦了半辈子,倒也没什么。说话时,她的眼睛里亮晶晶的,像是眼泪,又像是希望的光。

对此,黑苴村党支部书记武超叹了一口气说:“哎,那些年苦了大伙了,村里一直都想修路、修排水沟,但因涉及面积广,缺乏配套资金,这项工程就一直搁置了下来。”

洪水排出去,农机开进来,丰收不是“梦”

这样的情况,在2022年有了转机。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楚雄州烟草部门进行了充分调研,决定在黑苴村谋划实施“烟水工程”,提高土地的防灾减灾能力,项目共投资400.64万元,建成机耕路14条、长度8110米;沟渠14条、长度8207米;管道2条,共884米,实现了集“蓄、引、提、排”为一体的农田灌排。

“特别是在去年雨季,防洪排涝效果显著。同时铺设了疏水管道平时将多余的山水导入海资水库,旱季来临时,再将蓄满水的水库进行统一放水浇灌田地。”武超说,今年放了好几次水,东边的大麦、豌豆、蚕豆等收成都不错,村民们晚上睡觉都要安稳一点。

机耕路一通,全村人不用再请搬运工,至少节约了一半以上的人工成本,再也不用疲于路途奔波。

交通方便了,就地交易成为了可能,车能入田,农民们就地销售农产品,,不需要像以前一样费时费力搬运。“如此一来,不但节约了成本,还保证了作物的新鲜,果然‘要想富,先修路’说得一点儿也没错!”段培芳说。

如今的一平浪,周道如砥,基础设施强,稳产增收忙。据了解,一平浪“烟水工程”受益农户288户,受益面积3200亩,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升的实现双丰收。“烤烟+水稻+豌豆”的土地轮作模式协同效应凸显,不但实现旱涝保收,村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强了。(陈琪方)

来源:楚雄州烟草专卖局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