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

保山市施甸县摆榔民族学校

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种子”

2022年08月21日15:42 |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小字号

保山市施甸县摆榔民族学校“五个坚持”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全面构建文化铸魂、课堂教学、德育活动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精心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种子”。

摆榔民族学校全景

摆榔民族学校全景。

保山市施甸县摆榔民族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16年依托布朗族整族帮扶项目对学校进行改扩建,于2018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将原摆榔民族中学和摆榔民族小学合并办学,更名为施甸县摆榔民族学校。学校占地57亩,有19个教学班、学生73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85人,占79.23%。学校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省、市、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作为杨善洲家乡的民族学校,近年来,学校一直以坚持“五个坚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种子”,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

施甸摆榔民族学校各民族学生共同学习

施甸摆榔民族学校各民族学生共同学习。

  学校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分工合作、责任到人;作为杨善洲家乡的民族学校,学校坚持精神传承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种子”。把杨善洲精神作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是开展杨善洲精神系列思政课,二是每个班培养1—2名宣讲员作为杨善洲精神学生宣讲团成员讲好杨善洲故事,三是开展杨善洲精神现场体验教学,四是开展劳动课堂实践活动;坚持上少地理、历史、语文和思政“四堂课”,使民族政策、民族文化、民族团结知识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针对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情况,学校组织各族师生同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绘爱国主义书画、同唱爱国主义歌曲、同讲爱国英雄故事、同看爱国主义影片、同跳民族团结舞蹈、同书民族团结作文、同建民族团结文化长廊、同办民族团结文艺展演的“九同”活动,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种子”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保山市施甸县供稿)

(责编:徐前、祝鸿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