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水站”提出了清泉,安稳了日子

新年伊始,万物复苏。家住保山市昌宁县珠街乡金宝村高月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宋培金开始组织人手在自己经营的育苗棚场地里忙碌。
只见他娴熟地把粗大的引水管固定在育苗棚消毒池上方,水闸轻轻一放,一大管清泉从管口喷涌而出,流入消毒池,清澈的流水,在日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透亮。
对于这股水,宋培金最有体会。他介绍说:“这股水来自高月安置点人工积水塘,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月牙塘’,过去是个干塘,现在是我们发展产业的‘源泉’,我今天的安稳日子多亏了这股水。”
宋培金口中的“月牙塘”因其形状而得名,昔日常年靠积蓄自然降雨来供应村民们生产生活,每到旱季,村民们时常要到黑惠江畔人背马驮将水运上山,甚是辛苦,产业发展也严重受阻。
月牙塘里波光粼粼。
据金宝村委会副主任赵臣龙介绍,由于安置区地处山梁,离黑惠江畔落差有八百多米,如何将清澈的江水引流上山为村民所用是困扰历届村干部的老大难题,在产业发展上,也是受困于水源,村民们都是“小打小闹”,靠天吃饭的现象比较突出。
近年来,受益于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加之烟草项目的支持,采取三级提水的方式,每一级建有独立的提水站,将黑惠江的水一级一级引流上山来,有效化解了直接抽提水压大的难题。为充分发挥三级提水的效能,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在山坡上还建了4个大水池,不仅满足了金宝、黑马两个村的生产生活用水,还有效缓解了邻近4个村农田灌溉用水。
一根根引水管道从江中拔地而起,一股股清泉源源不断流入月牙塘中,昔日的干塘,变成了发展产业的“源泉”。有了这提水站,老百姓的土地也一下被盘活了,蔬菜、花椒等助农产业不断丰富起来,安置点老百姓不仅实现安家,而且日子逐渐安稳起来。
宋培金也是在有了这“源泉”后,在乡产业组的引导鼓励下,自己开始经营烤烟育苗工作,几年下来收益稳定,干劲十足。
月牙塘里波光粼粼。
2021年,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宝村在巩固产业发展上下足了功夫,整合土地资源,把全村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把想要外出务工村民的土地流转出来给其他想要发展产业的村民,引导农户规模化种植花椒、红花、冬桃等产业,还在公路沿线种植一些饲料草,发展一定规模的养殖业,村民也有意识地将养殖产生的农家肥用于土壤改良,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昔日“小打小闹”的种植业、养殖业因这“提水站”成为当下致富产业,答好乡村振兴答卷他们有着自己的底气。
现如今的高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排排的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地环抱在月牙塘周围,村民在湖边沿路种上了格桑花,一阵微风吹来,湖水轻轻浮动、格桑花轻轻摇曳,仿佛和金宝村民们一道载歌载舞欢庆着愈加美好的生活。
在保山,像金宝村这样的村庄还有许许多多,他们依托政府扶贫政策,盘活了土地资源,积累了种植管理技术,助力产业发展。而产业的发展,也为稳定下来的搬迁群众,过上更加向往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 (王润玲 文/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