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云南频道>>昆明官渡

昆明市官渡区: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

2022年01月17日16:28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原标题:官渡区: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

   14日,昆明市官渡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官渡区人民政府区长周燕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2017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繁重严峻的发展稳定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官渡区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紧盯“四个争当、三个助推”中远期发展目标,拓格局、立产业、抓管理、优生态、重民生,成为全省、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昆明城市新中心、综合枢纽重要承载区、开放发展引领区“三大功能定位”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五年来,官渡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002.16亿元提高到预计的1420亿元,年均增速5.8%,被评为“云南省民营经济综合10强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8.84亿元提高到52.24亿元,年均增速6.1%;被评为“2018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奖强区”。连续四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位次从52位晋升到43位。

  抓改革、添动能,发展活力有效释放。获批自贸试验区面积占全省50%,全面推进141项国改和省改任务。外贸企业主体由800户增至3423户。引进市外资金487.53亿元。有效注册商标达5万余件,总量居全省第一;知识产权服务、区块链技术应用等10余个国家级、省级中心(项目)先后落地。

  补短板、固基础,城市管理日益完善。“一轴六片区”引领空间布局,“五图叠加”模式深度推进。建成道路总里程478.65公里。新增5G基站1706个,总量居全市第一。建成回迁安置房286.57万平方米,食品安全等级连续五年保持A级。“毒品中转站、集散地”通报警示地区顺利摘帽,“一核多维、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模式成为全省样板。

  严治理、重保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投入44.5亿元实施治水项目72个。建成宝丰、星海等8个湿地面积达5490.5亩。投入10.44亿元实施环卫一体化。新增城市绿地144.76公顷。依法整治“两违”建筑9767宗1200.8万平方米,被评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区”。

  保民生、增福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连续五年民生保障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近70%。大力实施“三名”工程,改扩建各类校(园)50所;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人数10.86万名,总量占全市一半以上。新增医疗卫生机构247家;全省唯一一家入围全国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4.3万个。投入1.85亿元,助力禄劝县雪山乡、东川区因民镇等6个乡镇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常住人口160.23万人居全省第一。

  优服务、强作风,自身建设气象一新。不断把“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实际成效。全方位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办理人大建议428件、政协提案531件,面商率、满意率均达100%。“三公”经费年均下降27%。

  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官渡区将进入转型升级攻坚期、对外开放机遇期、城市建设提速期、公共事业繁荣期、提质补短关键期“五期叠加”重要节点,昆明城市新中心、综合枢纽重要承载区、开放发展引领区建设迎来“三势迸发”的良好发展局面。全区要树立“破”的思想;明确“转”的方向;提升“立”的本领,在全市、全省各项工作中当表率、做标兵。

  聚焦昆明城市新中心,打造产业集聚的实力之区。优化“一轴六片区”空间布局和“五图叠加”模式,加快打造“4321”金字塔型现代化产业生态圈,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服务贸易、文旅康养“四大产业”集群。到2026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高质量发展指标在中国百强区、中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排名中争先进位。

  聚焦综合枢纽重要承载,打造扩容提质的品质之区。发挥航空、铁路、公路等物流枢纽优势,主动融入中越、中缅跨境直达运输发展,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现代化物流运行模式,打造内联外接、环网互补、节点畅通的枢纽格局。

  聚焦开放发展引领,打造改革创新的先行之区。抢抓RCEP生效和中老铁路开通的机遇,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建设发展;聚焦自贸试验区主战场。不断优化经营主体、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商品聚集地和昆明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

  聚焦生态环保建设,打造和谐共生的示范之区。实施百园建设、千树复壮、城市增彩工程,推动“水、城、人、文”融合发展,推进投资、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节能减排,培育低碳新兴产业。

  聚焦共建共享理念,打造治理高效的幸福之区。基层治理精细化、城市治理长效化、政府治理法治化水平全面提高;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文体等普惠性、均等化、优质型民生事务全面加强,类别化、分层次、阶梯式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健全。(丁燕)

(责编:木胜玉、徐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