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臨滄構建三級聯動服務體系 賦能產業發展

雲南省臨滄市依托鄧秀新院士團隊,構建"院士專家+地方科技"協同機制,推動堅果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技術示范推廣,建立467個試驗示范點,示范面積1.55萬畝,帶動種植規模達100萬畝。2024年實現青皮果產量23.49萬噸,綜合產值突破百億元,達101.54億元,探索出科技賦能產業發展的新路徑。
臨滄市充分發揮高原特色農業資源優勢,針對茶葉、咖啡、堅果等產業面臨的技術短板,創新構建"院士專家+地方科技"三級聯動服務體系。當地整合優化科技資源,組建覆蓋市縣鄉三級的特色產業科技服務隊,通過科技賦能產業鏈升級,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產業競爭力提升,走出了一條科技興農的特色發展之路。
依托2200萬畝高原特色農業基地,臨滄市整合省市級科技資源,形成了一支由170名科技人員組成,專業涵蓋農業、林業、畜牧等多個領域的市級科技服務隊,構建起三級聯動的科技服務網絡。這支涵蓋多領域的專業團隊,實現了全市特色產業科技服務全覆蓋,有效打通了農業技術推廣"最后一公裡"。
在實踐過程中,臨滄市提出助推產業提質增效的建議和思路,形成詳細的技術需求清單,精准配置資金、項目、人才、平台等創新資源,組織各方技術力量聯合攻克產業發展中的“卡脖子”難題,並建立示范基地,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應用。
此外,臨滄市構建了五級培訓模式,按照“1個院士(專家)團隊服務1個產業”的模式,邀請院士(專家)團隊針對產業發展的共性技術和關鍵技術開展研究、集成和示范。科技服務隊全面承接院士專家的技術指導,做好“傳幫帶”工作,以通俗易懂、易於操作的方式將技術知識傳遞給廣大群眾。通過專家授課、現場演練等方式,將先進實用技術落實到村寨、落實到地塊,有效提升了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生產技能。(張雪飛、馬宏濤、施曉菲)
來源:雲南省科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