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江城曲水鎮壩傘村:
特色農業興起來 走出鄉村振興“陽光路”

走進普洱市江城縣曲水鎮壩傘村,良田錯落有致,辣椒紅艷、小花糯挺拔、燈籠果金黃,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產業興旺,欣欣向榮的景象。近年來,這個曾經依靠傳統種植的邊境村落,如今通過發展特色農業,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能人帶動、群眾共富”的鄉村振興“陽光路”。
黨建引領 燃起組織“紅色引擎”
曲水鎮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引擎,引導村級立足自身優勢,制定“一村一品”發展方案,積極推行“村黨組織+公司+農戶”模式,盤活閑置資源,開發特色農業,打造了果蔬種植特色產業基地,帶動近萬人次家門口就業。“黨組織搭台、群眾唱戲”的模式,讓基層黨組織成為引領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紅色引擎”。
能人帶動 產業發展成效初顯
曲水鎮將扶持培育產業能人作為鄉鎮“一把手工程”,培育“土專家”“田秀才”等本土人才,通過能人示范帶頭作用,推廣“能人+農戶+訂單”模式,帶動村民不斷增收致富。
走進曲水鎮壩傘村大地村民小組,種植大戶陶秋霞正忙碌而有序地帶著鄉親們一起搶收辣椒,他要趕在一天之內把20余畝火紅的辣椒採摘完成盡快投放市場。陶秋霞是壩傘村大地村民小組組干部,從部隊退役回來的他,憑借敢闖敢試的勁頭,以及"帶動一方百姓致富"的念想,率先發展小花糯、辣椒、燈籠果等特色農業種植,並通過"長短結合、多季輪作"模式,實現"一年三熟",土地畝產值較傳統種植翻了三番,成為大地村民小組特色農業發展的"風向標"。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種植行列,短短兩年時間,壩傘村大地村民小組從事特色農業種植戶規模從9戶發展到40余戶,種植小花糯600畝,辣椒100畝,燈籠果45畝,戶均年增收5萬元。
產業興旺 鄉風文明煥發生機
隨著產業的發展,壩傘村的社會風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從曾經的“無所事事”變成如今的“干勁十足”。
“以前,村民們都是傳統農業種植,如今,種植產業多了,大家都忙了起來,有的忙著打工,有的忙著種植。”陶秋霞笑著說道。
如今的壩傘村,特色農業種植蓬勃發展,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鄉村振興動能十足。下一步,曲水鎮將不斷深化“黨建鏈、人才鏈、產業鏈”三鏈融合,持續推動特色產業提速發展,為全面推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目標注入強勁動力。( 付紅秋)
來源:江城發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