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雙江

臨滄雙江探索農業現代化發展新路徑

2024年12月30日09:11 |
小字號

近年來,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以企業化的高效管理、專業化的精細生產、數字化的科學布局為著力點,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規劃農業生產,積極探索農業現代化發展新路徑。

合作社聯合抱團發展,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實現企業化高效管理。沙河鄉允俸村通過黨組織“穿針引線”,將本地的馬鈴薯、水稻、農機等合作社聯合起來抱團發展,全面整合“土地、勞力、技術、農機、農資”等生產資源要素,吸納本村及周邊1918名村民成為社員參與水稻、馬鈴薯產業發展。同時,合作社與雲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農科院專家開展合作,建立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對馬鈴薯、水稻品種進行培優改良,積極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創新推出“兩化六統一”種管經營模式,降低馬鈴薯和水稻種植成本,提高畝產量。

推廣應用先進的加工技術和設備,推動專業化的精細生產。在邦丙鄉建成投產一座農業加工廠,採用高效的“倒、剝、捆”三步驟,實現了甘蔗從田間到工廠的無縫對接,縮短了運輸、處理時間,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針對玉米產業發展中出現的玉米易發霉、勞動力需求大以及價格波動等問題,加工廠通過機器處理和流程優化,有效減少人工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產銷順利銜接,確保玉米的優質優價。針對咖啡產業存在的收購難、價格不穩等問題,加工廠積極與咖啡企業協商,推行統一定價、統一收購的策略。為提高加工效率和產品質量,加工廠加大投入力度,配備青貯打包機、玉米脫粒機、烘干機、水洗設備以及建設冷藏庫房等設施設備,打造香椿、咖啡、堅果核桃、玉米、甘蔗、青貯飼料等農副產品的加工集散基地,預計年綜合產值超過500萬元。

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和研發力度,以數字化賦能產業布局的科學化,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目前,已建成雙江茶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台,將茶產品種植基地與採摘、生產、市場流通及消費終端全過程進行聯通溯源,成功實現了古茶樹“一樹一碼”、品牌茶“一餅一碼”,構建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追溯鏈。在全縣103家SC茶葉生產企業中,已有66家茶企業注冊登錄溯源平台,發放茶產品溯源碼的企業達16家次,共發放溯源碼119440個。在農村電商發展上,建立1個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8個鄉(鎮)級服務站和75個村(社區)級服務點的三級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和物流體系。依托“益農通”小程序,做好77個益農信息社的管理工作,通過線上線下農業的融合發展,推動區域性特色農產品上行和農技服務。(楊焱 曾永會 郭林 王賢)

來源:臨滄日報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