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雙江:非遺賦能群眾增收致富路
2024年12月13日11:14 |

近日,在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大文鄉大梁子村,一場深入挖掘葛布(葛帳)非遺資源的田野調查正在開展,這一舉措為保護傳承古老技藝注入了新動力。
葛布(葛帳)是當地傳統手工藝,以生長在山區的野生植物,葛藤為主要原料。村民將生長良好、纖維粗壯且均勻的葛藤採集回來后,經多道復雜工序編織而成,其成品紋理獨特、質地堅韌,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
隨著時代變遷,現代工業制品的沖擊使葛布(葛帳)逐漸淡出人們視野,面臨失傳危機。為深入了解葛布(葛帳)的歷史脈絡、工藝細節和生存現狀,雙江縣、鄉成立工作組開展調查,編寫調查報告和申報書,詳細記錄葛藤採集的時節與要點、制作步驟、編織手法以及葛布(葛帳)在傳統生活中的用途,這些珍貴的文字、圖片資料,為后續的傳承保護工作奠定了基礎。
大梁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翁計堂介紹,在鄉政府的積極推廣下,布朗族葛布(葛帳)制作技藝逐漸為更多人所熟知,經常有顧客購買,背袋的售價在300元至400元之間,給村民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近年來,雙江縣採取“黨建+非遺”的模式,扎實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收集與整理工作,對當地的文物和文化資源進行全面梳理和保護,積極挖掘非遺背后的故事,提煉出其寶貴的文化精髓,以文化賦能,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李榮杏 彭彩紅)
來源:臨滄日報
(責編:木勝玉、徐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