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新中做敢闖敢拼的工匠

走進“中國左腳舞之鄉”——雲南省楚雄州牟定縣,奏響龍頭四弦琴,唱響歡樂左腳調,一定會被“千年趕一會,百年跳一腳”的盛會深深吸引,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會走路就會跳左腳舞,會說話就會唱左腳調”。這樣濃厚的民間歷史文化,使得牟定縣的八方龍頭四弦琴制作技藝得以薪火相傳。
牟定縣煙草專賣局客戶經理協助鄧光佑(右)進行直播。孔應秀攝
今年57歲的鄧光佑就是當地傳承八方龍頭四弦琴的一名小有名氣的工匠。
熱愛傳統 傳承手藝
由於家裡三代都是木匠,在耳濡目染中,鄧光佑漸漸對傳統手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小時候經常圍在父親身邊觀察學習,慢慢地我也有了開始學習木匠的想法......”回憶起最初愛上八方龍頭四弦琴,鄧光佑說。
“干一行愛一行,隻要肯吃苦,肯鑽研,行行出狀元。”這是鄧光佑父親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一直激勵著他在這條手工藝道路上不懈奮斗的信念。
初中畢業后,他便開始學習木匠,從一開始簡單的技術到后來和老一輩學習手工八方龍頭四弦琴制作,他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幾十年如一日,一做就是30年,也讓曾經的手工小作坊成為了如今牟定縣最大的一家八方龍頭四弦琴制作批發商家,銷售量從最初的一年幾十把到現如今的幾百把。
這條傳承路的背后經歷了許多,承載著許多。回顧過往,無論學藝的道路多麼艱辛,鄧光佑始終心無雜念,他的眼中透露著堅定,那是手藝人對傳統工藝追求卓越不變的初心。
克服困難 默默堅守
“我是2008年來縣城開店的,當時手工八方龍頭四弦琴制作銷售的店鋪並不多,一年下來就賣幾十把,但我一直堅持做。直到2016年,大兒子被查出腎病綜合症,給我的生活當頭一棒......”鄧光佑說起那段艱苦的日子還是很感傷。
大兒子突然生病,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前前后后共計花費40多萬元,鄧光佑背上了幾十萬的債務。為了更好的支撐家庭、維持生計,鄧光佑從2020年學著經營百貨店。
“這小小的百貨店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以前我每天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貨物購進、擺放、盤點、對賬上。”鄧光佑回憶。盡管沒有時間制作八方龍頭四弦琴,但是在他的心裡始終沒有放下對這門手藝的熱愛。
面對經營上的困惑,牟定縣煙草專賣局片區客戶經理向他伸出了援手,耐心地指導鄧光佑網絡訂貨、電腦盤存,並重新改造店面,對商品進行合理分區、分類陳列,大大提升店面整體形象。
鄧光佑說:“這一改變還真管用,客人多了不少不說,還讓我有了更多的時間重新制作八方龍頭四弦琴。”有了百貨店穩定收益的底氣,再次燃起了鄧光佑對八方龍頭四弦琴傳統手藝的創作改良。
勇於創新 樂在其中
為了更好適合市場需求,讓八方龍頭四弦琴獲得消費者的認可,鄧光佑積極調研市場,他頂著壓力又貸款50多萬元擴大規模,結合現代市場的需求,探索手工與機器互補的制作新模式,讓八方龍頭四弦琴能能適應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以前純手工制作一把要3至4天,現在機器和手工結合一天可制作4至5把,效率提高了好多倍。”鄧光佑介紹。
這些年來,不善於言談的鄧光佑變得開朗大方,能說會道,在客戶經理及朋友的鼓勵下,他又開啟了直播新潮。
2024年鄧光佑前后花了數萬元打造直播室,現在鄧光佑的粉絲已達上萬人,店鋪的銷售額一路猛漲。
鄧光佑在擴大制作規模的同時,通過直播將牟定的八方龍頭四弦琴推向了全國各地。如今在他的店裡除了可以購買成品外,還可以自己上手學習制作,讓客人親身體驗制作工藝。成為了當地八方龍頭四弦琴制作批發商家。
鄧光佑不光自己做得好,還免費教學徒,將自己的所學傳授給更多的八方龍頭四弦琴制作愛好者。
“我來這裡學習了2年多,熟悉了每一個制作環節,鄧老板對我們很好,免費教不說,每月還發3000多元的工資,等攢夠錢了我也要開一家這樣的店,這是我從小的夢想。”在鄧光佑廠房裡制作八方龍頭四弦琴的尹如江說道。
2024年中旬,鄧光佑還清了最后一筆貸款。現在他沒有之前那麼忙碌,但每天卻過得很充實,妻子一邊打理百貨店一邊給八方龍頭四弦琴上色,鄧光佑一邊教學徒一邊直播帶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面對八方龍頭四弦琴工藝的傳承,鄧光佑堅定地說道:“通過自己的努力,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近八方龍頭四弦琴,讓這份工藝得到傳承,這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孔應秀、劉建波)
來源:楚雄州煙草專賣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