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雙江

臨滄雙江:文明新風潤鄉村

2024年08月31日09:48 |
小字號

近年來,雲南省臨滄市雙江縣堅持把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作為重要抓手,始終立足群眾需求、群眾參與,通過建機制、組隊伍等方式破除陳規陋習,傳播文明理念,扎實有效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為鄉村振興打下良好的精神文明基礎。

“新民約”煥發新氣象

走進勐勐鎮大荒田村,山美、天藍、綠樹成蔭,千畝果園、美麗庭院點綴其間,如詩如畫的美麗鄉村景象映入眼帘,“荒田”村不荒了。

“原來的大荒田村是真的‘荒’,垃圾隨意堆放,生活污水橫流等等村庄治理問題都存在。”大荒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范世軍說。群眾的產業發展有了眉目,日子越過越紅火,但是群眾的文明意識有待增強。激發群眾參與村庄治理的積極性,制定行之有效的村規民約迫在眉睫。

在村黨總支的帶領下,大荒田村的十條村規民約應運而生,其中“庭院衛生自行搞,公共巷道日清掃”最具成效。

把公共巷道劃分到每家每戶,村民們相互督促進行日清掃,每天清晨家家戶戶出門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掃好自己的“責任區”,才開始一天忙碌的生活。如今,日復一日的“打卡”行動,變成了大荒田村民的習慣,讓大荒田變得越來越干淨整潔,煥發新氣象。

“新隊伍”凝聚新動力

在雙江縣,有這樣一支隊伍,每逢農忙時節,在田間地頭總是會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就是勐勐鎮忙樂村忙樂四組的“互助小隊”。

忙樂四組是雙江縣壩區唯一一個以布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寨,共有人口61戶238人,主要產業為甘蔗,種植面積達500畝。

為了解決產業中的用工問題,在村黨總支、村民理事會的引領下,忙樂四組成立了互助組。一到農忙季節,互助組組長就開始提前收集各家的需求,提前“排兵布陣”,大家就等著組長的通知,第二天准時集合開始“幫工”。

“甘蔗產業是我們的主要產業,但是很多家都有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從栽種、管理、砍收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請工的話成本太高,於是我們想到了成立互助組,大家相互幫忙,一起把產業做好。”忙樂四組組長李金文說。

互幫互助蔚然成風,一支小小的隊伍,不僅解決了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難題,更是凝聚起了鄉村振興的新動力。

“新宴席”帶動新風尚

勐勐鎮悶樂村忙票組有114戶422人,以前,寨子裡遇到兒女婚嫁或新居落成,大家都要搭棚撐帳、張燈結彩,在自家辦起宴席宴請八方賓客,大吃三四天,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一種“約定俗成”的陋習,隨著你來我往,耽誤農時不說,因盲目攀比也造成較大鋪張和浪費。

近幾年,針對農村自辦宴席鋪張浪費現象,悶樂村忙票組積極實施移風易俗行動,倡導文明、衛生、安全、簡潔、節約的宴請方式。通過群眾投工投勞、籌集資金,規劃建設了村民的公用廚房、公用宴席承辦點,並配置了40套用餐桌椅及相關器具,供大家使用。

忙票組組長陶志榮說:“以前,老百姓在自己家裡辦宴席,需要到處借桌椅碗筷,現在村小組就有,每家每戶都可以直接用,用完以后清洗干淨、擺放好就行,大家都覺得很方便。而且,在公用宴席承辦點辦宴席,既減少了浪費,又能讓村組干部更好地掌握農村宴席情況。”

“最近我家辦喜事就來組上的宴席承辦點操辦,這裡有場地、有桌椅、有碗筷,這裡辦宴席很規范,喜事辦得很圓滿,還節省了兩萬多塊錢呢!”忙票組村民陳澤昌說。

雙江縣圍繞“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在農村深入開展大操大辦、人情攀比等專項治理,形成了黨員示范、鄉賢帶動共促移風易俗的良好風尚。

鄉風淨、民風淳,干勁足、生活美。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雙江縣持續把抓實精神文明建設作為重要舉措,讓文明新風浸潤每一個村村寨寨,用鄉風文明扮靚美麗鄉村。(李華秋)

來源:雙江縣委組織部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