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

楚雄州科協系統吸納“三長”激發組織活力

2024年08月17日23:16 |
小字號

近年來,雲南省楚雄州科協系統將“三長”(醫院院長、學校校長、農技站站長)吸納到科協隊伍中來,部分縣市還探索建立“3+1”模式,將農技協會會長、各村村長積極吸納進鄉鎮科協組織中。

目前,楚雄州10縣市科協積極吸納教育、衛健、農業農村等部門領導干部22人作為兼(挂)職副主席,103個鄉鎮共有“三長”人員593人(含部分縣市各村村長、農技協會會長),切實做到全州科協組織“三長”全覆蓋,在激發組織活力上見實效,凸顯“三長”責任擔當。

南華縣龍川小學舉行科技節活動。

南華縣龍川小學舉行科技節活動。

發揮校長“科普+教育”作用 服務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楚雄州各鄉鎮學校校長組織動員廣大教育工作者,將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普大篷車、科普進校園等優質資源引入學校,將教育資源和教師資源引入社會,為青少年科技教育注入全新動能。

2019年以來,楚雄州各級學校組織開展“校園科技節”1200余場次,10縣市的40多所學校近3萬人次師生參與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機器人競賽),先后榮獲全國獎51項、省級獎754項﹔累計開展“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系列巡展活動700余場次。南華、雙柏、武定等6個縣以及楚雄市鹿城小學、師院附小、天人中學校園科技館建成並投入使用。

楚雄州科協系統積極爭取雲南省科技館支持,促成楚雄高新區與楚雄天人中學合作共建了楚雄高新區科技館,2020年6月正式開館。積極申報和創建科普示范學校,目前,楚雄州共有州級科普示范學校25所,省級科普示范學校22所。南華縣被確定為首批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區,楚師附小、楚雄市鹿城小學被確定為首批全國中學科學教育實驗學校,楚師附小榮獲全國“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稱號,成立了雲南省第一家中小學學校科協。

發揮院長“義診+咨詢”的作用 助推健康楚雄建設

楚雄州普遍建立起醫院院長牽頭、醫護人員廣泛參與的科普醫療志願服務隊伍,2021年以來,楚雄州科協系統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願服務工作,深入社區、農村、學校開展健康講堂、專家咨詢、醫療義診等科普宣傳活動,服務群眾7.13萬人次,深受群眾好評。

楚雄州科協系統積極參加全國科普日、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技活動周等主題科普宣傳活動,全州衛生醫療義診22.1萬人次。

發揮農技站站長“技術+推廣”的作用,助力產業發展。楚雄州科協系統充分發揮匯聚農技站站長、農技協會會長、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等“關鍵人物”的資源優勢,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不斷提高農民科技致富能力,助力農業發展、振興農村經濟。

2019年以來,楚雄州科協系統招收培訓農函大學員60190人次,縣鄉農技站站長以實用科技講座和田間課堂的形式讓種養殖戶熟練掌握現代種植養殖先進技術﹔累計組織申報評定農村專業技術職稱54930人,切實助推農民合作組織的發展,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帶動農村產業化發展。

開展人參果吊枝培訓。

開展人參果吊枝培訓。

發揮農技協會長作用 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楚雄州有農技協組織944個,會員7.53萬人﹔全州97%的村(居)委會都組建了各種類型的農合組織,帶動非成員農戶30余萬人,形成了縱橫交織、上下貫通的農合組織網絡體系,五年來各級農技協共獲科普行動計劃項目等補助項目資金76個750多萬元。

楚雄州魔芋協會獲得“全國百強農技協”稱號,元謀縣種子產業聯合會、南華中藥材協會、楚雄市興蘊枇杷協會等一批示范農技協成功推送全國,產生積極影響,協會會長均進入縣市科協常委班子。

雙柏縣馬龍村以干熱河谷氣候為主,自然條件較差,產業發展滯后,曾經是雙柏縣妥甸鎮貧困面最大的行政村之一,現有脫貧戶156戶。自2015年定點幫扶楚雄州科協以來,楚雄州科協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重點來抓,成立了馬龍村冬早果蔬產銷協會,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持續推進人參果產業發展助農增收。2023年馬龍村農業總產值2800萬元,其中主導產業人參果種植收入1500萬元,佔全村農業總產值的53.6%,帶動附近三個村委會種植人參果8000多畝。協會帶動產業發展經驗在雲南省、楚雄州進行交流和推廣。(李翠萍 文/圖)

來源:楚雄州科協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