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普洱江城

普洱江城:發展土著魚養殖 拓寬村民致富路

2024年07月27日16:46 |
小字號

江城縣境內有曼老江、勐野江、李仙江、曼連河、臘戶河、土卡河等30條江河及200余條溪流,水資源特別豐富,游走在江城縣境內的土著魚種類繁多。

圖片

近年來,江城縣調整漁業產業結構,積極發展土著魚的人工飼養和人工繁殖,走具有江城漁業特色的發展路子。

圖片

走進位於江城縣康平鎮曼克老村的江城縣匯聚水產品有限公司,這裡群山環繞,一泓清泉泛泛作響,魚塘整齊排列,波光粼粼。紅尾巴魚、刺鰍、鯽魚等魚兒在水池中歡快地游弋,不時躍出水面,濺起層層水花。公司負責人周加紅正在忙碌地清洗魚池,清除雜草,給魚兒投放飼料,確保水質清澈、環境優良。

圖片

周加紅說:“下一步,我想幫養殖場的規模擴大,大批量生產種苗和魚苗,在周邊或者外地想學習養殖的朋友都可以來學,將魚資源好好發展利用起來。”

江城縣農科局、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工作人員楊杰說:“從2022年開始,江城縣農業農村和科學技術局水產部門就著力開始往土著魚人工繁殖方向去發展,2022年底開始大量的收購紅尾巴魚來進行人工繁殖。截至目前,已經突破了人工繁殖和人工飼養的技術環節。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更好的去發展土著魚產業,也將持續對接上級技術部門,爭取每年都有新的土著魚品種突破人工繁殖技術。”

圖片

截至目前,在雲南省漁業科學研究院專家的精心指導下,江城縣已經成功培育出了大頭南鰍、橫紋南鰍、大斑紋胸鮡、巨魾和中華刺鰍等7個魚種。

土著魚資源保護是一項長期社會性的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一步,江城縣將加大宣傳力度,增強保護土著魚意識,試行設立江城縣土著魚自然保護河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並通過增殖放流,豐富漁業資源,滿足土著魚的種群保護,進一步推動土著魚產業化發展,實現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有效解決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關系。(韋沿竹 謝詩儀)

來源:江城發布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